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党的革命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月11日,机关党委九支部全体党员赴扶眉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牢记初心使命”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九支部书记杨宝国主持仪式,全体党员向烈士鞠躬默哀、敬献花篮,九支部组织委员李卫带领党员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扶眉战役是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西北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扭转西北战局的关键性战役,为进军大西南、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战役不仅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生动体现。扶眉战役纪念馆则是为纪念在该次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而修建的一处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支部党员跟随讲解员瞻仰了纪念馆广场的雕塑群像。五位革命家,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展现出一种纵横捭阖、驰骋沙场的老将气魄。在扶眉战役纪念馆内,全体党员参观了“诱敌深入”“决战扶眉”“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等展区,认真聆听了扶眉战役中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通过仔细观看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文字资料与烈士遗物,党员们深入了解了扶眉战役的历史背景、战争概况、重大影响以及烈士们身上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观学习中,党员们心怀崇敬,神情庄重,无不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革命历史的艰辛与伟大。这是一次珍贵的历史之旅,更是一次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党员们纷纷表示,要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同时,也表示要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在实干中磨砺自己,把自己锻造成有担当、有作为的党员干部,更以博大的爱心做好教育工作,为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徐爱辉
6月19日下午,第四十八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坛邀请延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冯晓峰作题为《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精神内涵及其启示》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宝国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行健书院学生代表参加讲坛。
冯晓峰教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历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精神内涵。他强调,对于毛泽东哲学认识论来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归根结底是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历史和现状)出发,针对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马克思列宁主义那里找“立场、观点和方法”的。
讲座后,冯晓峰教授谈了四点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启示:第一,正确地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解决人生矛盾要遵循矛盾规律;第三,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第四,科学化解利害矛盾,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5月21日下午,第四十七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坛邀请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专家王强作题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维度》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宝国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代表参加讲坛。
王强教授分别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时间维度、世界维度和底线思维五个维度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阐释。他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化“两个结合”的生动典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历史底蕴,塑造中国大国形象。
讲座后,王强教授鼓励在场的学子要努力学习,以学促用;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
4月18日下午,第四十六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文选教授作题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价值和实践路径”专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商学院学生代表参加,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
杨文选教授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价值和实践路径等四个维度,详细介绍了“新质生产力”这一热点词汇。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引擎。杨教授提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当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进程,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从而以切实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洪院长表示,思政讲坛是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与各位专家进行定期的学习交流,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春风拂面,樱花盛开。4月3日,在西京学院,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期而至,像是用心雕琢的艺术品,粉白交织,轻盈飘逸,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樱花树下,学生三五成群,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校园内樱花烂漫,与学子们的青春活力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樱花节现场,邮筒静立,同学们有序排队,在明信片上书写未来期许。美育的力量悄然绽放,文字成为心灵的画笔,勾勒出每个人的理想蓝图。明年今日,邮箱开启时,同学们将重温这份期许,见证自己的成长与收获。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每一封信件,都如树上的一瓣花,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学校以花为媒,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文化教育的盛宴。学子们身着汉服,衣袂翩翩,彷佛从历史长河穿越而来,重现了古典文化的婉约柔美与英挺之气。指尖流转,古筝悠悠,挥毫泼墨间,尽展传统艺术之绝美与神韵。手工品展示区内,学生们的“剪纸”“插花”“钉板画”和“发簪”等作品蕴含匠心,构思巧妙,引人注目。“鼓乐”“陕西面花”等非遗文化展示让人流连忘返,彰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尤其在“飞花令”环节,西京小学的同学们妙语连珠,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展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真切诠释了古诗词的深远意境。整场活动,不仅让人沉浸在视觉与听觉的享受中,更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樱花盛开如云似霞,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赏。正在直播的李雨蒙老师面对满树繁花深情讲述:“樱花,起源于中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的盛开,不仅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更象征着坚韧、高雅与纯洁的精神。它们虽然花期短暂,但却以最美的姿态尽情绽放,不留遗憾。这多么像我们的青春啊!同学们,当你们徜徉在这片花海之中,是否更应该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青春梦想,如何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学生们纷纷表示,将铭记老师的教诲,以樱花为榜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前,珍惜每一个时刻,努力绽放自己的光彩。
除了赏花,学校还举办了以樱花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学生们拿起相机,用镜头捕捉樱花的倩影。他们时而蹲下,时而站立,变换着各种角度,试图找到最能展现樱花之美的瞬间。摄影大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并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新闻学2202班李婧说:“樱花节不仅是我们展示才艺的绝佳舞台,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领略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魅力,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与热爱”。工业设计2101班杨歆宇深有感触:“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任,这种责任感在我心中愈发强烈,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守护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瑰宝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五年来,作为西京学院的特色育人项目,樱花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赏花活动,更是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美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推出了鼓乐、美术、书法、影视及戏剧等一系列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学校主动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端午发粽子、中秋发月饼,元旦组织包饺子等已成为“规定动作”。学校重视人文教育,增强学生文化修养。通过开展经典导论、国乐大秀、文旅赋能阿里、“两感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歌传唱等主题活动,厚植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沃土上,思政与美育相辅相成,共同培育的花朵必将愈发绚烂。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近日,设计艺术学院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班会
各年级班会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通过深入学习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师党支部召开集体学习会
通过学习,党员们深刻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与会教师表示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到学科优化调整、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以实际行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
——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主题学习分享活动
鼓励广大青年勇担时代责任,牢记嘱托,身体力行,永葆接续奋斗的精神状态。与会师生分别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从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知行合一等方面做了学习分享。与会学生表示将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奋进之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专题党课
学院党委书记臧卫军同志以“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育爱党爱国时代新人”为主题,为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和2023级、2022级研究生讲授党课。与会师生表示,本次党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人深受启发,加强了自身对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的认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强化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3月14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8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卫老师主讲,他导读的是由钱穆所著的《国史大纲》,电子信息学院3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李老师从钱氏家训、钱穆简介、书籍内容、总体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钱式家训造就了钱式“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的盛况。介绍作者钱穆时,将其称为“国学宗师,史学四家”,并对其所著的《国史大纲》总体评价为“或有不足,岂为不堪”。李老师指出,《国史大纲》浓缩了中国千年历史,简明扼要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以清晰的线索、具体的史料梳理了上古至清末的历史,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老师总结到,《国史大纲》是一部引领人们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的经典之作,凸显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他告诫同学们,要心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与一种谦虚严谨的治史态度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思政课”是涵育青年志气、充盈青年骨气、强健青年底气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是帮助青年育志气、强骨气、蓄底气的必然要求。
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恪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近年来,西京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大思政”格局、建设“大思政”队伍、打造“大思政”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党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思政工作不断创新实践路径,完善教学模式,并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西京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优质育人环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育人工程。学校坚持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推行董事会顶层设计、校务会统筹推进、校党委全面监督、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确保机制先行。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成长为“大先生”。同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将“大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提高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其自我学习与提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依托“住宿书院”改革成果,学校以“三全育人”机制为基石,利用六大书院社区和数字信息化建设,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等六项举措,学生社区已转变为集人格培养、文化教育、生活管理与习惯养成于一体的教育空间,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学校制定了星级社区建设标准与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持续提高党建与思政工作水平,形成党政协同、分工明确的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制度、优化教师培养、实施“特区人才”“卓越教师”“卓越辅导员”工程、坚持公益办学,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撑,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卫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馆为同学们讲授中国革命史。
双向衔接拓展“大思政课”教学场域
“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
西京学院秉持“诚健博能”的校训,其深刻内涵包括“至诚明德、行健笃学、博雅以礼、允能至善”。这一校训不仅与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一切”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也与“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以及“地方性、应用型,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一脉相承。为了将“大思政课”有效地融入育人体系,学校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格,推动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确保“大思政课”深入人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学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元化实践能力教育体系。
学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育人内涵,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融会贯通,推动思政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学校2019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设立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科研平台。投入近200万元,精心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馆”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两个展览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形成“必修+选修”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科研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和多项教科研项目及奖项,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此外,学校创建了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
为巩固和强化教学成果,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并与基层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了107个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百村墙绘”等实践教育活动,推行岗位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学校将线上教学与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学校还构筑了通识、专业、双创教育相互衔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互联动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举措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一二三课堂良好衔接的教学局面。
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互交融,学生在校园中感悟文化精髓。
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多维度、深层次的教育革新。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思政课程的系统讲授,还融入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通过实践课程让理论知识落地生根,借助网络思政拓展教育空间,同时注重心理教育,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
这一综合性教育模式的实施,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扎实学识的新时代青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确保各自领域的工作得到精准落实,又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发展。
学校积极构建联通课堂内外的大平台,打造聚力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通过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深度交融,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多场域交替影响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体系,营造浓厚的“大思政课”育人氛围。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平台。以课程思政为基本路径,明确各年级学生在基础阶段、训练阶段、提高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把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主题教育班团会平台。通过在主题班团会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人格塑造、诚实守信、法治教育、劳育美育、适应能力等7个模块,实施爱党爱国爱校、知礼行孝等34个专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节日文化教育平台。全方位挖掘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建党节等节日文化的现实价值,开展写春联、包粽子等文化实践项目,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怀。
深化“一院一品”书院文化,促进学生“坚持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拥有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特长,爱劳动、会劳动、用劳动创造美”,实现“工作与学习成果都传递出力量与美”的要求。
优化校园生活管理,防范化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集体意识。
身心健康教育训练平台。四年不间断开展积极心理团训辅导,逐步塑造了学生助人自助的心理成长机制。
近年来,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第三方监督、学生反馈、效果测评及协同性考核等机制,激发各部门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改革与育人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效果。新时代,学校将继续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京学院全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学校整合优质资源,有效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协同,有力推动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合力
学校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促进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加强思政工作领导,印发了“三全育人”系列文件,整合育人资源,实现课内外教育、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通过董事会顶层设计、校务会推进、校党委监督、全员参与,形成“育人要素多向联动、育人组织多维协调、育人功能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党委书记、校长主管抓思政课,领导层带头授课,并在重要场合开展思政教育,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依托思政课教学,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2019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心,并投入近200万元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馆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两个展览馆,丰富教学资源。把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重点,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同时,创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线上资源,促进师生互动。学校还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经典导读等活动,形成一二三课堂良好教学衔接,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
强化课程思政协同,实现专业教学与“大思政课”融合
以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与思维方法为核心,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价值、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达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形成课程、专业、学科协同育人的格局。同时,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利用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和机制,秉承“诚健博能”校训,大力弘扬“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落实“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培养特色,形成西京独特的育人文化。
以第二课堂为引擎,推进“大思政课”教学平台发展
学校依托六大书院社区,以数字赋能“三全育人”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为实践、成长、党建引领和管理服务的综合平台,守好“大思政课”的“责任田”。在第二课堂教育中,通过主题班会、日常管理育人、班级建设及奖惩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集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构建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大心理”工作格局,努力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开拓学生眼界与思路,促进实践体验转化,提升学生素养。
善用社会大课堂,巩固“大思政课”教学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共青团组织共同建立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50项,并连续多年获评优秀项目和优秀实践团队。与基层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07个,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打造“百村墙绘”等特色品牌项目。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打造“周一升国旗”“劳模大讲堂”“劳动技能小课堂”等实践活动品牌,推进校内课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同时,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积极开展“西京学子母校行”活动,与多所中学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硕果盈枝,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斐然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称号,校党委获评“陕西省非公社会组织五星级党委”和“全省高校党建‘双创’示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特色思政教育成果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2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下一步,西京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思政教学为基石,以思政教育为主线,全面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沐浴在浓厚的“大思政课”氛围中,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西京的智慧与力量。
3月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7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震老师主讲,他导读的是由恩格斯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机械工程学院9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张老师从《自然辩证法》的出版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渊源、劳动的重要作用、分工限制使人的思想片面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别具一格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辩证法》力图通过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进而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此外,该著作还论述了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阐明了劳动创造人本身这一观点。最后,恩格斯深刻分析并指出分工限制了人,使人的思想片面化,这一观点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做了重要补充。
张老师总结到,《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被更多科学事实所证实,并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巨大威力,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
12月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6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康老师主讲,他导读的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机械工程学院97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何老师主要围绕《聊斋志异》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导读和讲解。他介绍,该书包括近五百篇小说,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何老师谈到《聊斋志异》的当代价值时强调,阅读该书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中蕴含的优秀价值观,比如反对假恶丑,提倡真善美等,对塑造个人品质,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2月7日下午,第四十五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永林教授作题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主持,党委书记李邦邦应邀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校党务工作者和60余名辅导员代表参加。
夏教授结合参会的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及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围绕政策环境、责任使命、理念意识、教育对象和队伍建设等八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深化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他指出,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握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和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吸引力。
杨洪在报告结束后总结到,思政讲坛是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与各位专家进行定期的学习交流,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图/刘一红
11月30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5期在图书馆2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思朦老师主讲,他导读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设计艺术学院5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老师首先从《共产党宣言》的创作背景出发,点明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在矛盾不断凸显是马克思、恩格斯创作这一纲领性文献的深层次原因。随后,他围绕《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主旨、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该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部经典著作,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完整系统的党纲,全面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性质、历史使命、斗争策略、斗争纲领以及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特别是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陈老师在总结中说到,《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石,更是其“初心”和信仰,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11月23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4期在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超老师主讲,他导读的是西方经典文献《大学的理念》。计算机学院8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代老师围绕作者纽曼的生平经历及其提出的核心概念“博雅教育”进行了历史追溯和深刻阐述。《大学的理念》是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本论述大学理念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博雅教育的理想,是所有论述博雅教育的著作当中最为详尽深入的集大成之作。博雅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理智的培育、心智的训练。代老师指出,心智训练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是要求我们养成哲学的心智习惯,包括良好的判断力、清醒的思维、理性、公正、自制、有主见。因此,博雅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而是训练其心智,使他们具有哲学思考的能力。此外,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博雅教育的局限性,引导其运用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最后,代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自己所学的专业范围之外,多接触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最终养成具有哲学思考能力的心智习惯。
图/刘一红
11月16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3期在图书馆2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谢雨姿老师主讲,她导读的是史铁生散文作品《我与地坛》。医学院9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谢老师围绕作者生平、主要内容、艺术形象和哲学感悟等方面对该散文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导读。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我与地坛》是一篇带有作者自我生活经历和情感剖析式的散文,因此谢老师首先从作者本人讲起:史铁生1951年出生在北京,16岁时从清华附中毕业,之后自愿去延安下乡劳动。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因病情加重导致肾损伤,余生都在病痛和轮椅中度过。“该散文集直接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磨难有关,只有了解作者本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她向同学们解释到。其次,谢老师通过解读散文中“地坛”这一主要意象,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个被时间和人们遗忘的废弃古园对于作者的重要意义。
最后谢老师总结到,史铁生在地坛中不仅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救赎,还探索了人类命运的存在真相,最终达到了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实现了生命与苦难的升华。
图/刘一红
11月13日下午,第四十四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了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文伟教授作题为“照金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宝国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商学院120余名学生参加。
袁教授以“照金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为主题,重点梳理了照金精神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并运用鲜活的史实深刻阐释了照金精神的丰富内涵。他指出,照金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挖掘和研究照金精神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杨洪院长在总结中指出,照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将照金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弘扬照金精神,坚定信念跟党走,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图/刘一红
11月9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2期在图书馆2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慕怀琴老师主讲,她导读的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传媒学院12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慕老师从创作背景、理论价值、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该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早期文稿,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手稿,其中包含着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最初成果。《手稿》在系统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人的解放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形象的最初蓝图,堪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青年学生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钥匙。
慕老师最后总结到,阅读《手稿》对于理解现代化发展的矛盾困境依然具有时代意义,特别是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现代化问题仍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学生们表示,通过慕老师的导读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0月28日上午,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三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迎光教授来我校考察交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及部分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杨洪对孙迎光会长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表示欢迎,同时介绍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孙迎光会长对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西京学院在陕西民办高校马院思政课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杨洪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会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为陕西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图/杨宝国
11月2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1期在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永宁主讲,他导读的是春秋时期的哲学作品《道德经》。人文与教育学院49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徐老师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生平、主要内容和思想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导读。接着,他进一步围绕“道”的本体、老子的辩证思想、圣人治国的智慧主张以及人生境界和智慧对蕴含在《道德经》中的主要思想作了深刻解读,他指出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同时,徐老师还在导读中引领大家共同朗读欣赏摘选的语句,感受韵律之美,让同学们在互动交流之中领悟其深刻思想和内涵。
徐老师指出《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成了当代除《圣经》外译文最多的一本书籍。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10月2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80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琪主讲,他导读的作品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商学院6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王老师以“历史的三重镜像:《三国演义》与民族文化心态”为主题,从《三国演义》成书始末、三重“镜像”的纠葛缠绕、镜像与农耕民族文化心态三个方面向青年学生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品读经典之旅。王老师指出,《三国演义》中折射出的三重镜像:历史形象是学术精英的价值追求,艺术形象是落魄文人的意识映射,民间形象是普通大众的精神向往。该著作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缘于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历代炎黄子孙。
整场报告王老师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被过度“洗白”的关云长、被极力“妖化”的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并就书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进行真实的历史还原,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这部名著的多重魅力。
10月19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9期在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攀主讲,她导读的作品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行健书院9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杨老师从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导读。她指出,《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描写人性的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阿富汗,十二岁的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之后,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令阿米尔感到自责与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跟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离开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
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杨老师鼓励同学们认真阅读原著,体悟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为保障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重点发展对象对党的百年奋斗史了解,端正入党动机。10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题,为15期入党发展对象和48期入党积极分子讲授专题党课。
杨洪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四个方面的重大成就、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和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三个方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史。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
杨洪教授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刻启迪我们,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杨洪教授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体学员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专业学习的强大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丽绽放。
听完杨洪教授的授课,48期入党积极分子张向东表示,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第15期入党重点发展对象许超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情操和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用党员的标准要求并自觉鞭策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0月14日上午,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授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杨洪院长就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我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李卫分别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工作进展与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汇报。与会专家和学者对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他们表示愿意积极参与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教科研工作,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把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建设成为省内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杨洪院长表示,西京学院建设思政课虚拟教研室是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感谢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对西京学院思政课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帮扶,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强与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沟通与交流,扎实做好学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9月2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8期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跃进教授主讲,报告题目是“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机械工程学院11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报告中,于教授以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审美精神为主题,从中国传统节日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特点及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于教授以他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于教授的讲座有音乐、有互动、有思考,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通过此次报告,让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进一步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信心。”
9月21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7期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震博士主讲,报告题目是“中秋佳节的起源、发展与文化意蕴”,电子信息学院9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报告中,张老师围绕中秋节的起源、历史发展和文化习俗等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分享,他首先从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现象谈起,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同民族和地区人们对自然界中具体崇拜对象的认知及特点。张老师深入挖掘了中秋节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同学们对中秋节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介绍,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历史上,有关赏月、拜月和祭月等形式在诸多诗词歌赋中都有所体现,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有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等描写月亮的诗句;到了唐代,描写月亮成为一种时尚,诗歌的繁荣推动了中秋节的初步形成;宋朝时人们对中秋节的认识更加成熟,中秋已经成为正式节日,《东京梦华录》里详细描写了中秋节当天全民参与、全天过节的盛况;到了明朝,“团圆”发展为中秋节的核心主题,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月饼成为标志性符号,虽然全国各地中秋节活动形式各具特色,但其活动内容和意义基本一致。
9月14日下午,第四十三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了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博教授作题为“以学增智: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读”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和行健书院学生代表参加。
何博教授以“如何学习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切入点,以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语言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同时,他结合生活化的具体案例,分析点式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解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何博教授在深刻分析“两个大局”与新时代陕西省情的基础上,强调陕西应当明确定位,找准方向,勇于前行,实现超越;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应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勇担大任,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和嘱托,为中国特色主义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杨院长在报告会总结阶段指出,何教授的报告对全体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情和省情具有重要的帮助和启发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讲好和学好思政系列课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月14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6期在图书馆303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邵锦华主讲,导读的作品是“千年伟人”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土木工程学院9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邵锦华老师从《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过程、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学习阅读该书等五个方面和同学们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邵老师介绍到,《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从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在汉堡出版至今,这部马克思倾其40年心血完成的著作,影响力历经150 多年风雨而不衰。它所揭示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邵老师认为,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经济形势,研读《资本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邵老师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魅力,同学们表示要利用空余时间仔细品读《资本论》。
9月8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5期在图书馆201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杨倩倩主讲,她导读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会计学院8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杨倩倩老师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特点和人物分析四个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了系统解读。《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作者迟子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市,19岁开始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40岁时写作出版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长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2008年小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杨倩倩老师指出,《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作者怀着一颗真挚澄澈的心,带领读者走进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和抒情方式诗意般地再现了一个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同时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杨老师鼓励同学们在阅读原著中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别是作品所彰显的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信仰的坚持,进而更加体悟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精神本质。
6月15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4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跃进教授主讲,于教授导读的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设计艺术学院72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于教授主要围绕《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读以及如何读懂《红楼梦》等问题对全书展开了系统导读。《红楼梦》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向世人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于教授指出,阅读《红楼梦》能使大学生们认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本质,还能培养深刻的审美意识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让经典导读有更好的浸入感,于教授在课堂上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观看了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片段,使同学们在声色光影中深刻感受到这部名著的多重魅力。最后他鼓励大家在课后结合红学家们的研究著作,仔细品读《红楼梦》原著。
5月18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3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永宁副教授主讲,徐老师导读的作品是儒家经典——《礼记》。计算机学院7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徐老师首先介绍了《礼记》的基本概况,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相传成书于汉代,多数人认为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徐老师指出,《礼记》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徐老师鼓励同学们阅读《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并体会其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广泛影响。
4月2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1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戴从容老师主讲,他导读的作品是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医学院11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戴老师以《矛盾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他指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主题是要从哲学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根本性问题,并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戴老师最后总结到,重温《矛盾论》这部哲学著作,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益启示。
4月20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第170期在图书馆202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倩主讲,她导读的经典作品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传媒学院4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王倩老师从创作背景、理论价值、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该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早期文稿,其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胚胎和萌芽。《手稿》在系统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人的解放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形象的最初蓝图,堪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青年学生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钥匙。
王老师最后总结到,阅读《手稿》是我们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是我们深入分析、辩证思考当下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道德与文明、主流与边缘、回归与转型等一系列纵深问题的重要理论参照。
4月18日下午,第四十一期西京思政讲坛在图书馆102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设计艺术学院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宝国副教授作题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专题报告,13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杨老师从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法”的表述、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意义等多个方面诠释了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突出地位以及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杨老师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面部署。
本次报告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翔实丰富,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大学生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4月14日至15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燕山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副院长杨宝国受邀参加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内容包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科研水平提升专题报告、高校“手拉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专题报告与研讨、京津冀高校思政课建设专题报告与研讨等四个方面,报告主讲人主要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四川省和陕西省近二十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知名专家学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做了题为“发挥大思政课统筹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表示,参加本次学术论坛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思路。下一步学院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4月13日,2022年度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现场展示获奖名单公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超、李燕春、杨希、朱虹四位老师荣获思政课程“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表示,抓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做好此次“大练兵”工作,学院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参赛课程的选题和教学设计进行打磨,取得了显著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常态化抓好思政课“大练兵”工作,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我校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举办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暨委厅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要求,我校第一时间集中部署、系统安排全校75名校级、中层干部参加5月11日—13日为期三天的全省高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班。培训采取视频辅导、分组领学、专题研讨、自学等形式进行。
5月11日上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班开班由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同志主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同志作动员讲话。随后,全校领导干部观看刘国中同志在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辅导讲话视频。
当日下午,与会领导干部分为五个小组学习和研讨,由党委委员担任学习小组组长,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新闻通稿)等学习材料,并结合刘国中同志辅导讲话,围绕研讨题目进行分组研讨。学员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强大真理力量,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干部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的特殊历史时刻,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树起了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深情、激荡人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全党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指明了方向。
5月12日全天,5月13日上午,继续分组学习讨论,各小组成员以学原文、悟原理为主,反复研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并对指定题目进行研讨,讨论积极热烈。
全体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学习领会。必须深刻认识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我校发展的强大动能;二是要对标教育初心,精准把握方向。坚决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上,将对全会精神的学思悟践与学校质量提升诉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学习针对性;三是要深入开展宣传,广泛凝聚共识。把宣传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宣传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过程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新方法、新成效。要进一步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使全会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成为推动我校内涵发展的持久动力;四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实效。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要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紧扣质量核心,坚守安全底线。
5月13日下午,全体领导干部视频观看结业式,高校及委厅学员代表5人作交流发言,刘建林同志作总结讲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校领导干部纷纷表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肩负的使命更为重大。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动西京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发展。
学习重要讲话精神 笃行实干谱写新篇
——西京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西京网讯: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同师生代表座谈,发表了重要讲话。西京学院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通过网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及时收听收看了相关新闻报道。学校领导班子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学习研讨;各基层党组织、学生工作部门、各书院党委、校团委通过中心组学习、主题班会、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开展学习讨论。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时刻牢记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董事长任万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高校把舵定向,寄予殷切期望,注入强大动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和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京学院办学28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了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把西京学院建设成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西京贡献。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任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和引导中青年教师立志成为大先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广大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西京学院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实干笃行的精气神、抓铁有痕的硬作风,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程中固本强基,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铭记初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践行使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持续发力,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以优异办学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委书记苏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京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得更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得更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党委机关党总支书记弓世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思政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效果上,坚持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深入学习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慕怀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倍感使命光荣,我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基于学生视角做好思政课教学设计,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把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师引领作用以及评价导向作用,加强师生互动,更好达成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我觉得,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科研上甘坐冷板凳、肯下真功夫,还要在自身修养上形成自觉,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带动人和激励人,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教育和激励青年学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至诚书院辅导员周张莉: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深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学好专业知识,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允能书院辅导员常晓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备受鼓舞。我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闻学1903班学生王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复兴重任中担使命、作贡献。
护理学B2001班学生贺思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我们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在积极投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在青春的赛道上挥洒汗水、努力奔跑,跑出我们最好的成绩。
西京学院: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凝聚踔厉奋发强大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京学院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重要政治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教育广大师生从百年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汲取智慧力量、激发奋进动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焕发的信念和热情转化为开创新局的动力,凝聚起踔厉奋发的强大力量。
——突出“实”,加强组织领导。知史爱党,坚守初心。学校成立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任双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提前着手起草学校实施方案,对照省委教育工委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形成由组长总负责,成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抓好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做到了开局领先、积极推进。
——突出“学”,注重学思践悟。学深悟透,笃行躬践。一是以上率下“领”学。2021年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9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二是指定材料“导”学。制定专题学习方案,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配发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书籍,为方便基层党员学习,编发《“四史”学习教育读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读本》。举办基层党务干部学党史专题培训班等,做到以讲促学、学思践悟。同时,组织全员进行党史知识考试。三是思政课堂“促”学。发挥学校党史教育馆育人作用和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举行“重走红色足迹 追溯红色记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录制马院教师讲解《遵义会议》等党的历史视频10期,通过现场放映和线上推送形式分享,深受学生好评。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迷你马拉松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
——突出“悟”,开展红色教育。以史育人,立德铸魂。依托陕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赴革命圣地延安、照金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马栏革命旧址等红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进行现场研学,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初心使命,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在可感受、可触摸、可体悟中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观看《长津湖》等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影片,使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
——突出“行”,办实事解难题。学史力行,服务师生。学校主动对标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自2013年10月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以来,截至2022年3月已举行73次校长接待日,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课余生活、后勤保障、人生规划、就业创业等各类问题700多个;改善教学设施,更换2号教学楼106间标准教室和20间大教室8128套新课桌椅等设备;建立西京学院师生服务中心,为师生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次”的高效优质服务;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每栋公寓楼前安装人脸识别和红外测温系统,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和多轮次核酸检测;各基层党组织紧贴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迫切需求,列出并兑现“货真价实”的办实事项目清单共计33项。
——突出“宣”,营造浓厚氛围。强化宣传,思想引领。编发、上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21期,累计在学校官网、微信平台发布党史学习教育稿件100多条,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校党史学习教育稿件30多篇,其中“学习强国”、中青网、群众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党史学习教育稿件10余篇,“西京学院:‘六动’协力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深走实”一文收录到“学习强国”教育案例成果。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职工文艺晚会、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党史学习教育热情。强化督促检查,组建4个巡回指导组,对15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进行督促指导,做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覆盖。
——突出“干”,开创工作新局。实干为要,开创新局。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校党委荣获“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荣誉称号;2021年10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然科学概论》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分别被评为 2021 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一流课程 13 门;获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0 项;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奖项 661 项,其中国家级 194 项;发表北大核心以上学术论文558 篇;授权专利 904 件,其中发明专利 90 件;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 2 项,实现了零的突破。2022年春季开学以来,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再传捷报,《定向运动》MOOC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生在第14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3D大赛”)中分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和省级特等奖4项,等等;至诚书院党委第一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下一步,学校党委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围绕“六个着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育人优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凝聚前进力量,吹响奋进号角。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京开幕。西京学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高度关注“两会”盛况,通过网络、电视、“学习强国”等方式收看收听大会盛况和相关报道,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体会、分享感悟,对“两会”的胜利召开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两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共绘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董事长任万钧:“两会”的如期召开,对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全面深刻、内涵丰富,文风清新、文字精炼,用详实的数据展现了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掷地有声、令人振奋。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西京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两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拿出竞进之心、进取之谋、奋进之力,狠抓落实不松劲、真抓实干不懈怠,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任芳: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主线明确,目标清楚。政协委员要广泛联系届别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回避分歧与关切点,做好群众的疏解工作,高质量建言协商,让中华儿女团结在党的周围,用实际行动和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有思想高度、实践深度和民生温度的好报告。我们经历了不平凡的2021年,在疫情防控和复杂的国际局势背景下,取得了经济增长8.1%的好成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无不凝聚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拳拳之心。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困难与挑战,报告科学制定了今年的目标,正如报告所说:“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毕力同心,苦干实干。”报告求实创新、催人奋进,为我们干好工作,实现今年目标指明了方向。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参加了民盟5组、6组和民进9组的联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8位委员分别就教育、扶贫、冰雪经济、长江流域治理等方面作了发言,委员长分别作了回应。听了委员长讲话,我感到振奋、感动、安心和踏实,更加坚定了只有跟中国共产党走,才能在报国为民中有所作为。作为来自民进界别的委员,我要传承党派的优良传统,为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育工作一线,充分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办好高质量教育,团结联系群众,画好最大同心圆。
党委书记苏华:政府工作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个求真务实、提振信心、鼓足干劲、激发斗志的好报告。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推动“两会”精神在西京学院落地见效。校党委2022年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工作的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这为传媒学院“十四五”期间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深化校地政企协同育人、促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传媒学院将继续推进与陕西蓝田的合作,用新媒体技术和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乡村网络化、数字化治理,用新媒体赋能乡村文化发展,塑造乡村文化品牌,讲好美丽乡村故事。
允能书院党委书记、院长程永清:全国“两会”如同一座桥梁,让每个人能够真切地感知国计民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作为一名高校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自觉扛起责任,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学生工作始终,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宝国:过去的2021年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在风险和挑战中,各项事业扎实稳健推进,成绩来之不易,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在第二个百年历史新起点,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继续做好党和国家的思想育人工作,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党和国家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思政力量。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李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好书、育好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允能书院辅导员常晓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立足本职,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定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心灵的守护者、追梦的助力者,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会计学院CPA1802学生郭丽珊:通过收看收听“两会”报道,催人奋进、感受很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要勇担时代责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物流管理1801班学生张佳宁: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十分关注“两会”关于就业的提案,看到有代表提出相关招聘提案和网友们的热议后很激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变得优秀,才有应对和舒缓压力的能力。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走向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理学B1902班学生徐鹏勃: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及时关注和学习“两会”精神,是我的学习任务之一,我要和同学们分享学习“两会”精神的体会,和同学们一起勤奋学习、提高素养、掌握本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毕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打牢根基。
按照省委要求和省委教育工委工作安排,3月3日下午,校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四巡回指导组组长刘江南全程指导并讲话。党委书记苏华主持会议,党员校级领导参加会议,非党员校级领导列席会议。
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精心制定方案,扎实做好学习研讨、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等环节工作。
会上,常务副校长苏明通报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情况。苏华聚焦“五个带头”进行班子对照检查,党员校级领导逐一对照检查。大家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围绕民主生活会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举措。
刘江南在点评中指出,西京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以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标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具体要求,紧扣主题、严格程序、检视深刻、批评诚恳,大家交流了学习收获体会,查找了差距不足,明确了整改措施,是一次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的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体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准备工作充分,二是主题鲜明突出,三是对照检查深刻,四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五是整改措施明确。刘江南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升政治站位;二是持续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四是做好情况通报及报告工作。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四巡回指导组成员郝建武就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三阶段检查情况作了反馈。
苏华代表学校领导班子作表态发言时指出,刘江南同志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了中肯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会后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抓整改、巩固成果促发展、身体力行作表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委委员列席会议。
1月7日上午10时至11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活动,学校及时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师生员工认真收看了视频,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堂“大思政课”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春风化雨、直抵心灵。大家表示,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一鼓作气,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最后胜利。
校长任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凝聚高校师生力量,坚定战疫必胜信心。这堂抗疫思政大课用我省疫情防控特别是高校疫情防控实践“活教材”,通过亲历者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医学专家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的讲授,生动讲述了疫情防控这堂“大思政课”,奏响了爱国主义主旋律,在抗疫思政大课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先锋模范身上汲取奋斗精神,锤炼高尚品格,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年学生科学了解疫情,以疫为鉴,励志勤学,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这场云端大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5名讲述者从不同层面宣讲了战疫故事和高校防疫注意事项,事迹真实感人,精神昂扬向上,生动展示了疫情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快速成长、责任担当和良好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立德树人的桥头堡,思政课教师是德育战线的排头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战役中,我校马院全体思政课教师闻令而动,主动作为,先后有20名教师参加“史上最难研究生考试”的监考工作,两批次16名教师主动请缨参加志愿者工作,8名骨干教师在线开展抗疫云端大课和“经典名著阅读与电影赏析”系列学术讲座,首日开课7名教师开展“师生共上一堂战疫课”,有效发挥了思政课的教育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参照“云端思政大课”的做法,注重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封闭管理期间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允能书院党委书记、院长程永清: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在这场没有硝烟战斗中,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爱国爱党、奉献感恩的实践教育机会。无数勇敢而坚定的学生志愿者、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勇气和信念,义无反顾投身到学校抗疫一线工作中学。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美丽的西京家园。
创业书院院长杨德森:今天我和书院全体师生共同观看“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云端大课”,深受教育和启发。西安发生疫情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抗疫,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站在抗疫第一线,为同学们做好服务。我将继续带领全院师生,按照学校防疫规定宁,尽心尽职,进一步做好防疫工作。
理学院院长王震:理学院教师认为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建设,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切实关心每位学生的生命健康。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郭建新:上午观看了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课,既感动、又鼓舞。我为勇敢逆行的高校师生志愿者点赞。他们在疫情面前临危不惧、首当其冲,以青春之躯阻挡疫情肆虐,为广大师生生命健康筑起安全屏障。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己能够和我校师生一起尽最大努力参与抗疫、为我们西安、为我们国家抗疫取得胜利贡献力量感到无比自豪。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毅:我们观看完视频后,开展了热烈讨论,针对此次西安疫情,大家在第一时间按照学校要求统一住校,积极参加核酸检测,做好自我防护,主动要求参加防疫一线工作,有的参与学生宿舍防疫管理工作,有的参与后勤保障,有的参与物资运输组,积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再苦再累也值得。
教务处副处长邢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校领导具体指挥下,教务处全体人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以实干担当勇挑重担,把组织好期末在线考试、开展新学期线上教学当作当务之急,认真做好。同时我们还顺利完成了研究生考试、期末考试组织工作,每位教务人都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震:我第一时间收看了《我们在一起》云端思政大课。既让人感动,更让人鼓舞。这场思政大课问题意识强、针对性强,也很富有亲和力、人情味儿,有力地回应和解答了西安高校百万师生的困惑、疑问和期待,讲出了我们高校师生的心声。特别是以亲历者的视角,让身在其中的青年学生、辅导员和医务工作者讲述战疫故事和防疫知识,达到了科学使人心安、了解使人理解和谣言止于事实的效果。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
会计学院教师高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为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课堂思政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同时,要积极开展线上宣传,鼓励学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等公众号提前熟悉教材,做好线上学习,将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
万钧书院辅导员马冰:要用好用活抗疫斗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刻认识和认同。我们要担当起时代责任,秉承爱国情怀和赤诚之心,践行伟大抗疫精神。
行健书院辅导员吴群艳:看完视频,我感受良多。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也让我们在此次疫情中接受严峻考验!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坚定了我们齐心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创业书院辅导员邓燕芳:病毒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医生也不会因为你是学生而有所不公,但是却会因为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产生相同的结果,那就是人人都是平安的守护者。因为国家的守护,家园安康;因为学校的守护,校园安全;因为医生的守护,病人健康;因为老师的守护,学生成长。
至诚书院辅导员程波:通过收看《西安高校百万师生云端思政大课》,让我备受感动。作为一名辅导员,在疫情当前,我一直坚持在防控一线,为隔离学生送水送饭、清理垃圾,组织核酸检测,进行心理辅导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
资财中心干部王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学校应急分队队长和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践行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争做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宣传者和服务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青春力量,彰显使命担当。
财务大数据2001班学生司泽宇:疫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没有人能置之度外。在这时,我看到了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我深切体会到医护人员、交警、民警等,最美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护理学B2002班学生汪宇娜: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当前,我看到一个个大学生签上名字、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不禁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积极投入到防疫抗疫斗争中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第三阶段的重点任务。11月25日下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举行,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苏华主持报告会。
杨洪在辅导报告中,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议》,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题,围绕学习全会精神,从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历史比较中深入领会《决议》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
杨洪在辅导报告中指出,100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议》突出新时代奋斗历程,从13个方面分领域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激励全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杨洪指出,《决议》总结党百年奋斗的“五个方面”历史意义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学深悟透、系统把握《决议》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凝聚力量、勇毅前行,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苏华在主持报告会时表示,杨洪教授的辅导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苏华就抓好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在学习宣传上下功夫,二要在服务师生上见实效,三要在推动发展上求突破,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效体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校党委为与会同志配发了《决议》单行本和辅导读本。
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参加报告会。
11月18日,民进西京总支组织会员和部分学生参观西京学院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在党史馆做专题讲解,会员们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从南湖到西柏坡,从南昌起义到大会师,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观结束后,会员们一起热议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会员们认为,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百年征程,教育引导全国人民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会员们认为,加强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新的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努力做好自身工作,推动学校快速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深学六中全会精神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西京学院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京网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成就举世瞩目,百年经验弥足珍贵。学校董事长任万钧和领导班子成员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满怀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11月11日晚和12日上午10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收听收看了央视新闻联播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听得认真、看得专注、记得仔细,积极畅谈学习感悟。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董事长任万钧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中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是党的全会精神报告篇幅最长的,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相统一,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凝结着党中央和全党的智慧,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百年大党、国家、民族、人民前途命运的使命担当,既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更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凝心聚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成熟而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大党。我们要增强政治自觉,认真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不断增强学校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开拓奋进的勇气和力量,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西京贡献。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任芳表示,中共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高度,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作出的高度评价,既立足于以史为鉴,又着眼于开创未来,为我们在新时代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为”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在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任务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西京学院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二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保持奋斗姿态,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在紧扣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持特色发展定力,瞄准前沿、着眼未来,立足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在整合队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交叉融合、积厚成势、重点突破中推进学科建设,在推动学校深层次质量建设、谋划高水平发展路径和产出高质量成果上聚智聚力,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办学治校和追赶超越的养分、寻找破解难题和加快发展的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地方队”,我们要主动对标对表高水平大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发展为要、质量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攻坚克难,持之以恒落实学校“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优异办学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社会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苏华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又集中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为我们深入学习和科学运用党的百年历史,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到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三阶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示范引领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为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树立标杆。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集中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出忠诚信仰,学出责任担当,学出发展动力,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推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召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党百年历史上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决议》全面总结了建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催人奋进,是我国迈向强国时代的序曲华章和深刻的动员令。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在思政课教学及科研工作中融入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忠诚担当,立足学校,辐射社会,把我们党最新的历史决议宣传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震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集中体现全党共识和智慧,既是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的重要理论文献,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宣言,标志着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要将全会精神“学、讲、研、用”,以实际行动学习好、领悟好、宣传好、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
至诚书院党委书记冯春燕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振奋人心、备受鼓舞。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者,我将迅速组织书院全体师生学习好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抓实抓好书院各项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至诚书院党委一支部书记、辅导员王秀莉说:“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让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我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同引导教育学生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争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医学影像技术B2003班学生孙悦说:“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立大志、修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深学践悟 细思笃行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10月集体学习会
10月29日上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10月集体学习会。党委书记苏华主持学习会。
党委委员、西安华煜高校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娣芬组织领学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弓世锋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会议指出,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斗“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4次到陕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和家乡人民的极大关怀,为陕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迅速组织学习宣传,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课培训、主题班会等形式,精心组织学习,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传达到各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共产党员。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做到入脑入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前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会议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贯通、国内和国际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系统深入学习,推动入脑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校党委为中心组成员每人配发了《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4本书籍。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党委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西京学子青春助力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能以学生群演的身份参加此次残特奥会开幕式,与大家共同见证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会,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高校唯一受邀群演代表,西京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B1802班吴李迪同学在本届残特奥会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是我整个大学生涯难得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见识到了大世面,更多的是让我对奋斗、感恩有了重新的定义”。
10月23日,参与残特奥会开幕式《书灯》《奋进新时代——发光舞者》演出的西京学院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安全返回学校。期间,同学们各司其职,全情投入,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成为残特奥会开幕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京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成胜,团委书记马杨利,各书院院长及学生代表进行迎接。马成胜对返校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对同学们在开幕式中的精彩演出给予肯定。他表示,志愿者在会场上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群众演员、标兵礼仪认真地做好每一个规定动作。大家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在残奥会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的绽放,体现了西京学子生机勃勃、青春昂扬的气息。同时,老师们在全运村教师坚守岗位,暖心守护同学们。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坚韧不拔的训练精神,迅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发挥好榜样作用,感动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为学校学风建设作出贡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没有乘风破浪的精神,又怎能见到光芒四射的辉煌。为了办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奥体中心会场内,从导演到场工、从演职人员到志愿者,每个人心中都憋足一口气、铆着一股劲,以坚持不懈的恒心、成竹在胸的信心用心完成各项任务。
“我们看到了凌晨四点的排练场地,也看到了奥体凌晨一点的月亮,无数次的跑点位,对灯光,一次次排练,一次次修改动作,虽然疲惫不堪,有些辛苦,但当我站在残特奥会开幕式舞台上,这些经历都成了青春路上难忘的回忆:拼搏、努力、奋进、成功。感恩生命的激荡,感恩这个时代的伟大。”参与《书灯》节目演出的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B1901班韓星雨同学激动的说。
马杨利认为,参与的师生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洗礼,磨砺了意志,影响深远。
学工干部贺岩君在残特奥会现场负责50名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她说,残特奥会的举办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我们成立了临时团支部,通过破冰之旅、志愿服务专题培训、联谊活动、观红色电影、工作总结分享会等主题团日活动,加强志愿者交流和联系,学习残特奥会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会计学院审计B2102班张繁林同学说,在看台服务的我们,是能直接正面接触来往的观众及参赛选手,因此这个岗位也意味着是引导员、活地图,所以我们要清楚掌握场内各场所、医疗点等具体位置。要眼中有活,心中有人,在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询问答疑解惑,耐心细致服务,这对我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我返校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会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西京学院校长任芳多次看望志愿者,对志愿者刻苦训练表示慰问,同时要求校内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增强责任意识,做好志愿者各项保障工作,解决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后顾之忧。任芳指出,同学们响应号召,化“小我”为“大我”,积极报名参与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积蓄书写新时代的新力量
西京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优势资源,调动和发挥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现有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8万余小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走访慰问、关爱残障儿童、无偿献血、帮扶结对、社区互联等活动,在许多单位和场所都留下了学生志愿者的足迹,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原南洋书院团委被评为陕西省团建示范院系称号,行健书院岳麓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被评为陕西省标杆团支部称号。2020年西京学院荣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称号,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院校”称号,西京学院“西部计划”项目连续三年报名人数居全省前列。
西京学院:“五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党史学习教育核心内容。西京学院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五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新学期、奋进新征程。
——发挥“头雁效应”,领导班子带头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学深一层。7月1日上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会后每人提交书面学习心得体会。8月31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观看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同志所作的“七一”重要讲话解读视频报告。9月28日,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专家、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杨洪教授作题为《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交流研讨,做到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深入、系统、反复地学习,为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树立了标杆。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争当学习排头兵,一级带着一级学的浓厚学习之风在西京园蔚然兴起。
——坚持多措并举,党员干部跟进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自学等学习形式,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线上+线下”并进、开展庆祝第37个教师节系列活动等载体,学校各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实现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覆盖。截至9月底,2021年共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7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0余次。通过举办专题党课等形式,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激发了学校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统筹联动推进,整合资源深入学。统筹校内线上线下各种宣传资源和传播载体,开展立体化、深层次宣传。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通过学校官网、“两微一端一抖”、西京党建网等平台专题推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APP等平台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编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读本》,涵盖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知名专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文章等内容,分发各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便于其精读细研、融会贯通、深悟实做。各基层党组织通过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宣传栏展示等方式,全天候、多角度、立体化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使宣传工作做到了覆盖全校、深度拓展,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上好思政大课,依托课堂全面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交流研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好百年党史教科书,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使广大西京学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各书院党委依托主题班会载体,上好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堂思政课,组织2021级新生和大二至大四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播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视频,视频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有力的誓言令同学们激情澎湃,同学们积极交流发言,踊跃分享学习体会,纷纷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注重以学促行,结合实际贯通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贵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学校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的生动实践,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落实校长接待日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课余生活、后勤保障、人生规划、就业创业等各类问题共计近50项,例如根据会计专业考证同学需要适时开设考前冲刺班等,受到学生广泛好评。截至8月底,2021年减免贫困生学费、发放勤工助学金等费用为1980余万元。建成西京学院党史教育馆和录播室。更换2号教学楼106间标准教室和20间大教室8128套新课桌椅等设备。启用西京学院师生服务中心,为师生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次”的高效优质服务。安装多处电动自行车停放棚和集中充电桩等,确保用电安全。各基层党组织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紧贴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迫切需求,列出并兑现“货真价实”的办实事项目清单共计33项,例如为贫困生办理减免学费,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提升校园安全智能化水平等,把实事办到师生员工的心坎里。教育和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勇于挑战极限,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3日下午,西京学院党校第44期培训班开班。党委书记苏华讲授第一课,他以“矢志践行党的宗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题,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参训学员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党课。
苏华指出,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的知识培训的主要渠道。希望党校44期培训班全体学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接受锻炼,学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学出端正入党动机的实际行动,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先锋战士,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华要求,全体参训学员要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理解,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培训班以直播授课形式为近100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线上培训。
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九月起,学校采取集中学习、座谈交流、实践教学、结业考试等形式对第十一期入党发展对象进行专项培训。
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发展对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立场、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认真学习“四史”,牢记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引导发展对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委书记苏华为学员们做了题为《深化“四史”学习 坚守初心使命担当时代责任唱响青春之歌》的报告,使学员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有了全面、深刻了解,为他们明确时代责任,努力学习指明了方向。
马院院长杨洪教授作了题为《弘扬延安精神 牢记使命担当》的报告,为学员们上了一次生动革命传统教育课,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珍惜当前,不负韶华,努力学习。
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张海英对党员发展流程进行了详细解读。
9月17日—18日组织所有学员分六批次参观校党史馆。参观中,马院老师们向学员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
9月23日组织部分学员赴蓝田区葛牌镇进行革命传统现场教学,参观红二十五军旧址和鄂豫陕苏维埃葛牌镇政府纪念馆回顾历史,缅怀先贤丰功伟绩。
一个多月紧张工作、学习、参观,第十一期入党发展对象圆满各项培训任务,9月29日下午进行学业综合测试。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予以逮捕。美方指控她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并试图将其引渡到美国。由此展开了这场漫长的“中美加三方拉锯战”。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踏上归国之路。25日晚,孟晚舟乘坐的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孟晚舟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她表示:“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随后,现场的欢迎人群唱起《歌唱祖国》。
9月26日,我校各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班会,了解孟晚舟事件始末,学习孟晚舟回家的故事。
创业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李丹墀: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我也明白,个人利益、企业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相扣的。孟晚舟回家是一个大胜利,这胜利由杰出的个人、坚韧的企业以及伟大的国家共同打赢。今天,中华大地上到处是蒸蒸日上的气象,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底气十足,满怀信心迈向未来。
万钧书院自动化专业刘泽良:欢迎女神回家,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消息刷屏,我强烈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国家命运十指相连,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企业才能稳健发展,个人才能幸福安康!作为中国人,要热爱祖国;作为一个普通人,要爱岗敬业,心怀感恩,努力奋斗,加油!
博雅书院环境设计专业陈佳莹: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大学生应当把爱国主义真正地放在心中,树立起爱国主义的精神。爱国主义的含义不仅要对祖国的同胞有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也要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
行健书院岳麓班郭陆祥:观看孟晚舟女士回国演讲,让我感慨万分!中国青年,只有团结起来,担负起历史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脚踏实地并开拓进取,才能在无硝烟的战争上夺得胜利。祖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可以背靠祖国后盾走的更远,只有每一个人努力为自己、为社会做出我们的努力,祖国才能更加强大,走向繁荣富强。
允能书院护理专业王菁雪: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身后最有力的支撑,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深厚的底气。生长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度,我们非常骄傲,无论走到哪里,祖国始终是我们内心最坚实的力量。幸好,祖国和孟晚舟,都从未放弃。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很多人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孟晚舟事件,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至诚书院会计专业郑莹: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一方面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外交能力和背后雄厚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看到了祖国为了维护本国公民利益的决心与信心。
9月23日,秋雨绵绵,气温凉爽,我校组织90多名入党发展对象赴蓝田区葛牌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葛牌镇是原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老一辈革命家程子华、徐海东、汪峰、吴焕先等革命、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经过一个半小时车程,同学们到达地处秦岭腹地蓝田区葛牌镇。在纪念馆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认真参观、了解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建立过程。在参观过程中,透过玻璃橱柜观摩二十五军战士曾用过的武器和部分文献资料,尤其是听到田银斗等红军先烈的战斗故事后,同学们思想深受洗礼。
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对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政府建立过程和二十五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对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光荣事迹更加钦佩。
同学们表示开展这次红色教育对自己提升思想认识作用很大,今后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弘扬革命精神,不负韶华,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强本领,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9月9日下午,全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活动在我校第二会议室举行。
党委书记苏华、副校长郭捷教授以及学校相关职能处室的领导出席了大练兵活动,专业课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观摩了此次大练兵展示。
大练兵展示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郭捷对与会专家莅临西京学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勉励各位参赛选手,认真参赛、虚心求教,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13位中青年教师按照思政课、课程思政和师生团队三个类型进行展示,以2021版思政课程新教材内容为依据,围绕所选题目及相关专业知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要点,充分展现了我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扎实功底和理论水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成果。
校内外专家认真观摩了各位参赛教师的现场教学展示,对授课内容、知识性、教育性、学理性以及感染力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做好赛教准备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各位评委充分肯定了此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并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较高的评价。对我校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强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霞教授、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严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教授、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向军教授、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松副教授以及西京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建军、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处处长边伟、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晓萍担任大练兵主题展示评委,评审组长由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强教授担任。
深学细悟 笃行实干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8月集体学习会
8月31日上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8月集体学习会。党委书记苏华主持学习会。
苏华组织领学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副校长黄文准组织领学了上级关于做好保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随后,中心组成员集体观看学习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同志所作的“七一”重要讲话解读视频报告。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丰富发展。
会议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竭动力。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当前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相联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推动“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相贯通,精心安排,认真实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奋进的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学校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保密意识,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做好保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绷紧保密安全之弦,筑牢保密思想防线,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政治责任。
会议为大家配发了2021年通俗理论读物《新征程面对面》。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和党委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根据《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红星照耀学 ‘四史’百年辉煌再启程”活动的通知》(陕教学组〔2021〕13号)精神,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师生党员录制微党课,让“四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李卫主讲“行走的思政课堂”(第三讲)瑞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朱彩主讲“行走的思政课堂”(第六讲)延安
至诚书院党委支部书记讲党史教育党课
创业书院学生党员席婉懿讲“四史”——支部建在连上
允能书院学生党员任思怡讲党史——红船精神
南洋书院学生党员苏曼曼讲述党史——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十年
创业书院学生党员董一帆以“再问苍穹,献礼百年”
为主题讲述共产党人的航天梦
“微党课”时间短、形式灵活,内容“见人见事见精神”。按照校党委工作安排,马院组织思政课教师精心选取百年党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经典引进思政课现场教学,通过模拟场景和录制视频等方式举办“行走的思政课堂”,录制马院教师讲解《遵义会议》等党的历史视频10期,为学生现场讲授了一组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的党史教育系列思政课,通过现场放映和线上推送形式分享,深受学生好评。同时,各书院党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至诚书院党委、允能书院党委和创业书院党委也分别录制微党课,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参与的师生在录制微党课过程中收获了“四史”知识、实现了自我提高、教育了广大师生。
通过录制微党课,既提高了“四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又激发了师生学习“四史”的热情。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继续组织师生录制微党课,让师生在参与和讲述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帮助广大师生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西京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
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举行
任万钧任芳苏华等学校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并为优秀个人先进集体颁发证书奖牌
苏华作总结讲话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汲取矢志奋斗强大力量。7月8日上午,西京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京华礼堂举行。董事长任万钧,校长任芳,党委书记苏华,在校校领导出席大会。党委副书记马成胜主持会议。
西京园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京人正沿着党旗指引的方向,意气风发地走在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壮丽征程上,朝着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奋勇前进。
10时整,大会开始,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了西京人对党和祖国的赤诚之心。
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苏明宣读了中共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学校党委的表彰决定。
苏华为任万钧颁发了“在党50年纪念章”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奖章、荣誉证书。
大会为部分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奖牌。2名获奖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这次表彰是学校党委对近年来在各基层岗位上履职尽责、勤勉工作、敬业奉献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高度肯定。苏华代表学校党委向受到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全校党员以他们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挑战极限、追求卓越,为党旗添彩、为党徽争光。
会议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内涵, 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和“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紧密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学校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迅速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推动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指出,回望西京学院27年的发展历程,西京人始终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深切地感到,西京学院发展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个成绩,都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校各级党组织团结拼搏、广大共产党员携手努力、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苏华代表学校党委对同志们的赤诚奉献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指出,今天的大会既是学校“两优一先”的表彰大会,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动员大会,还是党史学习教育转段的工作推进会。大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推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三是凝心聚力抓落实,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担使命、实干笃行,紧紧把准方向,牢牢把握机遇,努力在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中展现西京作为、作出西京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科级以上干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人和组织员,部分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以及获奖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会议。
领航中国的铿锵宣言 伟大复兴的奋斗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讲话引发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热议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再启辉煌。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西京学院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怀着爱党爱国的热情、激动澎湃的心情、昂扬奋进的激情,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基层党委、党总支专题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发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京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董事长任万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百年光辉历史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我为我们党百年光辉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衷心祝福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青春永驻、再谱华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西京学院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将组织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初心为恒心,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一以贯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立德树人的成效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努力把西京学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贡献西京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西京贡献。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院长任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讲话字字温暖触及心灵,句句激励催人奋进,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指引着全国人民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崇高的使命,召唤我们砥砺前行;美好的未来,激励我们不懈奋斗。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师生思想、凝聚奋进力量,在对党忠诚中经受考验,在精诚团结中战胜困难,在挑战极限中发展事业,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有效的发展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西京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的优异答卷。
西京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苏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宣言,指引全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学校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学校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学出忠诚信仰、学出坚定党性、学出使命担当、学出为奋进力量,迅速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用好”上见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做到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为党尽责、为党分忧,以学校高质量党建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西京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100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能力,继续砥砺前行,甘为人梯,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我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发展新局面。
华煜公司总经理唐娣芬:期盼已久的建党百年庆典终于在今天举行了,学校领导及党委委员早早的就来到了指定会场,我们一起观看了建党一百周年庆典仪式,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挥之不去!我是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见证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目光所及皆华夏,五星闪耀皆信仰!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定要把党的教育事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要把学校的“三个一切”办学理念和我们后勤“师生之上,用心服务”的服务宗旨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真正的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地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心很激动、也很振奋,我将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岗位,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践行文化自信,因为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西京学院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杨利:历史向我们证明,时代变迁,唯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不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青年的引路人,我们在工作中要坚定引导青年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青年树立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引导西京青年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百年,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西京学院至诚书院党委书记冯春燕:百年建党,盛世如愿,山河无恙,国富民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将坚守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中贡献力量、建功立业。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李维: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庆祝大会盛况,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感到十分振奋和激昂,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西京学院万钧书院辅导员陈奇: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使我倍加振奋,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我将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京学院财务管理1902班学生党员乔康凯:通过收听收看庆祝大会盛况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为我们伟大的党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努力学好专业课,把个人的发展与党和国家需要相结合,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京学院网络与新媒体1802班学生党员马赛楠: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我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青年给予了殷切期望,我将认真学习、发愤图强、增长本领,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和广大青年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西京学院新闻学1801班学生预备党员王思瑶:我在线收观看了庆祝大会盛况,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全场沸腾,掌声雷动。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伟大而不平凡的百年,礼赞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2021年5-6月,西京学院教师二党委二支部在书记张文隆的带领下,按支部学习计划进度开展“深入学习四史,践行初心使命”集体学习活动。
学习四史是今年开展组织生活的主题,更是党员加强自身素养的学习活动,力图通过学习,统一大家的思想意识,努力提高各位党员教师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大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在政治上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为学校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支部将“深入学习‘四史’,践行初心使命”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四史”,做永葆初心的坚守者;二是学“四史”,做勇担历史使命的践行者。
二支部在组织学习时,按照上级要求,坚持全面地学、深入地学、辩证地学、反复地学,努力建立健全“四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议同志们开拓工作视野,增强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坚定如磐。支部在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党员教师的“建党百年·红色记忆重大题材创作项目”和课程思政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全省高校“红星照耀学‘四史’百年辉煌再启程”的活动,大家经过策划文案、拍摄脚本,录制了精良的学习党史的视频短片,在各自的岗位工作中为我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在持续的学习活动中,大家学得非常投入,深受教育。大家一致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多重温一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心中就会多增添一份信念。
通过学习,大家普遍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通过学习,大家决心要学史明志、要学史明理、要学史明责,时刻保持“只争朝夕”精神,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西京学院党史教育馆开馆 献礼建党百年
任万钧任芳苏华等学校领导同志出席
党史教育馆揭牌仪式并开展集体学习
任万钧带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西京网讯:党旗引领促发展,立德树人感党恩。西京学院自1994年创建以来,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主导在民办高校成立党组织,于2000年3月在陕西民办高校率先成立党委。27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得益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确保了西京学院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京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校“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学校把建设西京学院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以下简称“党史教育馆”)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工作来谋划,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董事长任万钧要求党史教育馆建设全体同志要以“匠心精神”把党史教育馆建成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弘扬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课堂,具体由党委副书记马成胜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校长任芳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党史教育馆建设工作汇报,深入党史教育馆建设现场检查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党史教育馆建设有关问题,要求以高标准高质量把党史教育馆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社科普及实践基地。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苏华深入一线督查党史教育馆建设,要求马院负责同志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党史馆建设标准,会同党史专家对党史教育馆的总体布局、文字内容、图片选择、音响视频、灯光色彩等内容进行反复协商和论证,确保党史教育馆按期完工,把党史教育馆打造成精品工程。
学校从2020年8月酝酿、讨论建设党史教育馆方案,到2021年6月24日党史教育馆落成、开馆,历时10个多月。有着62年党龄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任万钧表示:建设党史教育馆,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西京学院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是西京人向建党百年的深情献礼,也是西京学院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为学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员、干部更好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学习平台,必将有力地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把党史教育馆作为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办学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建设落成的党史教育馆庄严肃穆,金色的党徽和鲜红的党旗熠熠生辉。上午10时30分,党史教育馆揭牌仪式正式开始。党委副书记马成胜主持揭牌仪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简要介绍了党史教育馆建设情况。
任万钧和苏华共同为党史教育馆揭牌。
揭牌仪式后,任万钧、任芳、苏华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步入展厅开展集体学习,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带领下,大家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光辉历史,通过250余幅历史照片、多幅经典美术作品、地图以及视频资料的生动展示,大家深切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张张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一幕幕逼真的历史视频再现,吸引了任万钧、任芳、苏华等领导同志的目光。他们不时驻足仔细观看,认真听取讲解,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集体学习结束后,任万钧、苏华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来到党史教育馆大厅。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任万钧举起右拳,带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
大家一致表示,今天的集体学习,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别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我们一定要把党史学习这门必修课修好,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党史激发奋进之力,筑牢信仰之基,强化忠诚担当,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有关部门中层领导、学生代表等参加党史教育馆开馆仪式,并集体开展学习。
据悉,党史教育馆位于图书馆三层,总体设计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场地,展馆布局合理、紧凑完整,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展陈列馆、“四史”教育多功能教室和体验式学习互动区三部分,旨在打造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党史的“初心课堂”,激励西京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四为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不断为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西京贡献。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西京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务求实效,既扎实做好规定动作,又彰显西京特色、做实自选动作,“五度”加力让党史学习教育“燃”起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心走深走实,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
——打好“主动仗”,学习教育有速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率先成立了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任双组长,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提前着手起草学校实施方案,对照省委教育工委实施方案作了修改和完善,细化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形成由组长总负责,成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以钉钉子精神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做到了开局领先、推进务实,紧跟省委教育工委工作步伐。
——筑牢“基础桩”,学习教育有力度。校党委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配发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指定书目。制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计划,将这些学习书目细分到月和周,让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头雁”效应,将党史学习纳入党委会第一议程,2021年春季开学以来召开党委会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史学习3次,示范带动全校52个党支部党史学习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全校2200多名党员跟进学习。开展党校第43期培训班党课10堂,入党重点培养对象党课4堂。
——激发“活因子”,学习教育有热度。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学、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学的方式,激发全校党员干部党史学习热情,形成了从自己主动学、到大家积极学的浓厚氛围。印发《西京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培训计划》,对处级以上干部培训、基层党务干部培训、普通党员干部培训、实践教育培训分别作出安排,做到培训有计划、学习有目标、思想有收获。邀请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梁星亮教授来校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观看学习权威专家党史学习教育视频讲座,激发党史学习热情。组织1800多名师生党员观看《建党伟业》《开天辟地》《开国大典》《古田军号》《上甘岭》《第一大案》等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影片,使师生党员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组织师生党员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马栏革命旧址等,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初心使命。党员师生踊跃参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上学习,大家比成绩、晒积分,比学赶超劲头十足,学习氛围异常浓厚。
——唱响“协奏曲”,学习教育有强度。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协力开展富有成效的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运动会紧密结合,让红色教育从课本走向学生群体之中,结合特色艺术形式引发学生强烈共鸣,国旗、党旗、建党百年画轴、青春向党等18个构思新颖的运动员方阵,引领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兑现永远跟党走的铿锵誓言,启发引导学生青春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举行“重走红色足迹 追溯红色记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录制马院教师讲解《遵义会议》等党的历史视频10期,通过现场放映和线上推送形式分享,深受学生好评。以建党一百周年百天倒计时为契机,梳理1921—2021年每年党的的重要历史,每日开展以党旗组成建党百年百日倒计时和建党百日亮灯活动,进行倒计时数字展演,展现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以深受学生喜爱的短视频为载体,已录制《永远跟党走》系列党课3期,生动演绎党的鲜活历史,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举行红歌快闪活动,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大江大河》等歌曲,深情表达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同时,开展党建工作课题研究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形成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尽心“办实事”,学习教育有温度。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结合起来,精准对接师生员工实际需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解决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董事长、校长率先示范,严格落实董事长接待日和校长接待日制度,围绕学生提出的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课余生活、后勤保障、人生规划、就业创业等问题现场作了答复,对需要进一步调查落实的问题,安排相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及时、快速解决了学生反映的各类问题共计22项,例如根据会计专业考证同学需要适时开设考前冲刺班等,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各基层党组织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紧贴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迫切需求,上报办实事事项共计33项,例如为贫困生办理减免学费等,把实事办到师生员工的心坎里,让师生员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成效中真切感受到学校对大家的爱和温暖。
6月17日下午,校党委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场专题辅导报告,邀请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专家、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我校马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洪教授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党委副书记马成胜主持报告会。
杨洪教授以《百年奋斗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民族解放的领路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设计师和领航者等四个方面全面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他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马成胜在主持报告会时表示,杨洪教授的报告视野开阔、主旨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旁征博引的精彩分析,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具有很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强大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校事业发展争作贡献。
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参加报告会。
6月15日下午,工会主席师娟娟和工会干部、新入职员工、教职工家属到改造后的校史馆参观。
讲解员关玲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每幅图背后的故事。各位老师通过听和看,直观的对西京发展史有了清晰的了解。
师娟娟希望工会干部、新入职教师和家属了解西京,融入西京,在西京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为西京的再次腾飞贡献力量。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我校于2021年5月14—6月3日举办了基层党务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全校120名基层党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学习采取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组织大家听取了党委书记苏华作的题为牢记党的性质宗旨、肩负使命自觉践行重要的动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解读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党委组织部长张海英结合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对我校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行解读;西安科技大学组织部科长张国强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如何做好支部工作的专业辅导课。
现场教学中,在庄重肃穆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党委宣教部部长弓世锋同志带领学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踏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走进马栏革命纪念馆,仔细聆听讲解员对马栏革命历程的详细介绍,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展品,感悟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瞻仰了革命烈士当年生活和战斗时留下的遗物,回顾了习仲勋、汪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和战斗历程,了解马栏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及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学员们结合所学、所思、所悟与学校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分组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开展,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读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目。同时,研讨班分为三组,紧贴学校实际及本职工作,聚焦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师生办实事、提高基层党务工作水平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培训班圆满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培训班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品德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为我校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6月6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央视网、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百集视频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启动仪式。活动旨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通过100所高校大学生讲述100个红色文物故事,用融媒体方式将“党课”推向全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
“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定于2021年6月6日(星期日)9:30—11:00举行,启动仪式全程网上直播,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观看。
“红色文物青年说”视频微党课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邀请全国百所高校大学生讲述100多个红色文物的故事。该活动以“青年人视角、故事化讲述、创新性呈现”为特色,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文物以及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创造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青年人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传承百年大党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这些文物被收藏在全国100余家红色革命纪念馆中,包括《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贺龙的党员登记表、杨开慧一封未寄出的家书、见证人民币诞生的圆盘印码机、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升起的第一面国旗、让太空响起《东方红》的乐音装置、屠呦呦的回信……这些文物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革命史、建设史和发展史,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激荡岁月,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品格特质,勾勒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最为精髓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脉络。
在“红色文物青年说”的制作层面,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内容与技术上深度融合。文稿内容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提供,其史料经过大批党史专家、历史学者的反复考证核对,确保了产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利用视听传播优势对文稿内容进行视听化呈现,项目组运用了智能视频生产技术、智能导播技术、4K超高清录制技术、虚拟影像技术等先进的视听融媒体技术,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文物及其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前期拍摄与录制到后期制作,每一环节都体现着新兴技术的身影。拍摄和录制过程中,智能导播技术平台使得拍摄和录制工作高效、快捷;后期剪辑和制作过程中,智能剪辑、虚拟影像技术、3D建模技术将文物、文物所在纪念馆有机嵌入到演说视频当中,极大地提升了短视频的呈现效果。
在传播层面,央视网依托自由多终端平台和贯通多端、精准传播、高效运营的智慧融媒体传播体系,发挥平台和渠道优势,做好面向青年群体的融媒体传播,持续扩大“红色文物青年说”的传播范围和覆盖人数,将党史讲述推向全国、惠及各地。与此同时,项目组以融媒体折页、二维码海报、掌上数字书架等方式对“红色文物青年说”进行同步推广,通过全国联网,形成全国高校青年学子学习党史的数字化联动效应。
今天,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社会思潮复杂多样,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处在这样的大变局中,对党史的学习、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要开展好党史教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把党史教育当成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红色文物青年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和时代语境中推出的,这一活动,对党史教育而言,尤其是对高校党史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开展“红色文物青年说”,是以实际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一活动旨在以文物为载体,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的方式,讲述党的百年历史,是将党史教育、红色文化传播、思政教育等融为一体,打造出的一堂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金课。这一活动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新文科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大学生讲好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勇于攻坚克难的故事,带领人民群众开新篇、谋幸福的故事,增进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可以说,“红色文物青年说”是一次红色文化传播的全新探索,是一堂货真价实的思政金课,也是党史教育领域一面引领性的旗帜。
“红色文物青年说”是推动新文科建设的样板性工程。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在于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将党史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挖掘其在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引领青年学子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议题。“红色文物青年说”将在新文科建设的框架下,打造全国大学生齐学共享的党史“金课”。这门“金课”旨在培根铸魂、启润心智,让青年一代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宗旨以及在长期奋斗中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文物青年说”是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拓展育人理念的标杆性工程。如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么,百年党史就是最好的思政教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伟大成果、伟大贡献,是滋养莘莘学子的精神甘霖。“红色文物青年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创新性的理念与方法,践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措施,旨在把立德树人的目标与党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连通起来,把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结合起来,深入践行“‘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以“红色文物青年说”为平台,在全国高校组织党史学习、开展党史教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责任所系,也是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所在,对于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红色文物青年说”这一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旨在引领青年学子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增强年轻一代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强国之志。
“红色文物青年说”是实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前瞻性工程。为了讲好党史故事,承担“红色文物青年说”拍摄、制作任务的中国传媒大学发挥视听新媒体专业优势,让红色文物从纪念馆中“走出来”,利用信息技术、用青年人能接受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探索继承与创新结合的新形式,讲青年人能入脑、入心的事,将文物故事的讲述者由专家学者变成学生本人,使“老师讲、学生听”转化为“青年讲、青年听”,并通过融媒体传播手段将大学生的党史讲述推向全国、惠及各地,有效推动党史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作为一门贯穿线上、线下的“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必将让百年党史深入人心,激励青年学子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6月3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报告厅303举行。
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宋美红副教授主讲,导读的著作是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之一的红色经典《红岩》,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至诚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本次导读宋副教授以《红岩》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活动展开,介绍了小说中三条斗争线索,即“人间地狱”——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深入挖掘和揭示了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殊死斗争,真实再现了一九四九年前光明与黑暗进行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在解读小说《红岩》的同时,向大家介绍了电影《烈火中永生》,并对影片中人物的取舍加以说明。
整场报告会,宋副教授以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幽默的语言艺术和深入浅出的互动交流,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高度赞誉。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红岩》这部红色经典,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了革命先辈斗争的艰巨性,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6月3日下午,西京思政讲坛第二十八期报告会在小礼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成员、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晓荣教授来校作党史专题报告。
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代表以及行健书院和创业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王晓荣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和宝贵经验”为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百年党史的基本历程和光辉成就、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百年党史的时代启示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娓娓道来的宣讲,穿越时空,精彩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杨洪希望全体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史学习实效,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良好的状态、奋进的姿态推动我校立德树人教育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为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纵深,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百年党史,汲取砥砺奋进精神力量,校党委在抓好党史教育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6月3日下午,党委组织部召集百余名基层党务干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读书分享会,让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更具贴近性。
分享会上,大家结合日常所学、所思、所悟与学校发展实际,重点研读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目。读书分享会分为三个组,结合工作实际,聚焦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师生办实事、提高基层党务工作水平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6名代表发言,畅谈体会、分享感悟,让大家再一次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礼。
教师一党委徐雅琪同志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党史学习有助于青年学子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作为一线教师党员会秉持“加强党史学习,追溯入党初心”的信念,在课堂上融入思政育人,深入学习党史,在课堂上用赤诚之心诉说党的故事。
博雅书院党委延成宇同志认为,党史是一座珍贵的精神宝库,作为一名辅导员,会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伟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艰苦奋斗,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华煜公司党委曹文豪同志表示,作为后勤服务岗位的普通党员,会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高品质服务融入服务师生之中,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师生做实事,以实际行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组织部部长张海英认为,学习党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常学常新的过程,要以此次读书分享会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攻坚冲刺,狠抓落实中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品德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为我校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 1号)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 62号),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网络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质量提升,我校万钧书院段领和马冰冰两位老师受邀参加由教育部西南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5月28—31日在苏州举办的“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研讨会”。
会上,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董巍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栋、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2020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钱云光分别就高校网络思政的现状与对策、全媒体生态下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的实践与思考做了精彩报告,并现场与参会人员互动交流,收获颇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九项职业之一,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此次会议的学习,进一步促进我校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辅导员能力提升、网络时代的思想舆论引导和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实践探索进一步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不断开创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5月27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303报告厅举行。本次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宝国老师主讲,导读的内容为毛泽东的《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南洋书院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本次导读以毛泽东《矛盾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认为毛泽东的《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主题是要从哲学上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根本性问题,并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杨宝国老师表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毛泽东《矛盾论》发表84周年之际,重温《矛盾论》这部哲学著作,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又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月27日下午,西京思政讲坛第二十七期报告会在我校小礼堂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作了题为《百年奋斗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琪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校辅导员代表、至诚书院全体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杨洪教授从为什么要学史、怎样学史入手,鼓励青年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民族解放的领路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设计师和领航人”四个方面,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阐述。
讲座史料充足、视野开阔,掀起了我校师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的新高潮,对提升我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认识水平,坚定青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19日下午,学校邀请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梁星亮教授来我校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苏华主持报告会。
梁星亮教授以《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为题,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紧扣党的发展主线,从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历史成就、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发展历程、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走向等三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梁星亮教授认为延安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全盛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落脚陕北、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局部执政、转战陕北、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等重重考验后,形成了力量大汇聚、事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对外大开放、人才大荟萃等五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奋斗历程,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他号召与会同志永远铭记延安时代和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戮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苏华在主持报告会时表示,梁星亮教授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站位高、史料实、思考深、视角新,对学校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起到了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入脑入心的促进作用。希望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强烈历史使命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参加报告会。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芳华。为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焕发西京青年党员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以勇于担当作为的奋进姿态为学校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5月24日,西京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在小礼堂隆重举行。西京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成胜,党委宣教部部长弓世锋,校团委书记、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杨利以及七个书院院长出席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跃进教授、宋美红副教授、李卫老师担任竞赛评委。
此次竞赛由西京学院党委主办,至诚书院党委承办。参赛团队由七个书院选送七支团队,每支团队由五名选手组成。
此次竞赛环节分为笔试和竞答两个环节,最终成绩由五名选手的笔试环节平均成绩与竞答环节的最终得分合计为最终比赛成绩。竞答环节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限时题和冒险题。比赛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采取计时计分的规则进行比赛。
比赛期间,各参赛代表队精神抖擞、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着每一道党史题目,通过提前的精心准备和日积月累的党史知识积累,以稳、快、狠的姿态进行了每一环节的有效作答。针对回答不完善和主持人难以判别时,评委席的老师将选手的作答进行甄别判断,并将此题进行全场讲解,使现场选手及观众得到了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比赛选手沉着应对、机智抢答、配合默契,比赛环节惊心夺目、激烈角逐、场面热烈。一次次的正确回答和精彩表现不时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通过最终角逐,博雅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允能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二等奖,行健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至诚书院、创业书院、万钧书院、南洋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优秀奖,至诚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七个书院分别评选一位竞答优秀个人。
于跃进教授点评指出,此次党史知识竞赛环节设置创新严密,参赛题目难易适中,参赛团队配合默契,参赛选手文明守规。整场比赛衔接紧密、气氛活跃,不但具有精彩的观赏性,更具有重温党史、重塑信念、敢担重任、勇于作为的重要教育意义。
弓世锋对获奖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正值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期,在全校开展党史知识学习意义重大。至诚书院党委承办此次党史知识竞赛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以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为载体和方式引领了全校师生深入学、主动学、广泛学的学习热潮。要求全体师生党员要紧跟党的步伐,严格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扎实做好学习、践行和引领,切实把学习教育和日常工作、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百年和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月20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戴从容老师主讲,他导读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创业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场活动。
戴老师从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关联三个方面带领大家系统性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他结合马克思在1833年完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国民经济学批判》三部作品,深入分析了《共产党宣言》形成的两大背景。其中重点指出了贯穿全文的唯物史观原理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和共产党人五大核心概念,并重点阐释了唯物史观原理、阶级斗争和资产阶级的概念。戴老师从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向有组织(垄断)的资本主义转型,到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二次转型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与各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成、变化和重现的三重关系,引导大家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思路与当下资本主义世界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新问题展开对话。
本次经典导读内容丰富、理论性强、解读深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也是《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173周年之际,重温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引导广大师生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性修养,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5月14日,我校举办党务干部学习党史培训班开班仪式。这次培训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务干部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全面提升党务干部工作能力。
开班仪式由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张海英主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进行首场讲座,讲座题目是《百年奋斗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杨洪院长结合我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设计师和领航者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讲解让大家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真理。报告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既有深刻道理,又有具体事例,从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仁人志士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幸福和富强浴血奋斗历程,对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办好党务干部培训十分重要。
据悉,本次党史学习教育暨党务干部培训班内容分六个方面,既有课堂专题讲座,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既有我校领导担任主讲,又从校外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月13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慕怀琴主讲,她导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至诚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自然辩证法》是由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所著,慕怀琴老师精选了原著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渊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分工限制人、使人片面的思想”三个部分向师生们展示了其中精华。《自然辩证法》创作于1873-1886年间,是马克思主义别具一格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力图通过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论断,告诫人们,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征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包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本次经典导读以文本为依据,充分观照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经典的永恒魅力,启发学生对现代社会现实进行反思批判。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重温这部马列经典著作,既是向伟大革命导师致敬,也是以刻苦学习的姿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5月6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杨露老师主讲,她导读的著作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创业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崔杨露老师以费孝通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为切入点,分别对本书的创作背景、框架结构和主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研究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乡土中国》有两层意思:一则乡土,另一中国。“乡土”指的是社会最基层的广大农村人或乡下人,阐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与思维的不同;“中国”说明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同时与西洋社会的相关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本次经典导读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感染力强,使学生充分感受了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境界和语言魅力,启发了学生对乡土社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
4月22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在图书馆303报告厅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贾风珍老师主讲,她导读的作品是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著的小说《老人与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行健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作品讲述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鲨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刻画了意志顽强的老人在凶险面前不断拼搏奋斗的形象。桑迪亚哥和成群鲨鱼的搏斗也象征着人类与生活的搏斗。诺贝尔文学奖评语中指出,“《老人与海》是一部特别有力量、简洁无比、具备无法抗拒之美的优秀作品”。其中揭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越挫越勇的进取精神、挑战自我的斗争精神、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诠释了生命价值的真谛,激励人们实现自我超越,促使我们在精神层面上获得重生。
本次经典导读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解读深刻,使广大学生领悟到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帮助他们树立百摧不垮与奋斗不息的精神, 启迪他们对于人生意义有更深刻的思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西京学院于4月13日在校内开展“重走红色足迹 追溯红色记忆”行走的思政课堂—迷你马拉松活动,20余名老师参加红色历史革命故事讲解,100名学生党员、100名学生共青团员参赛,500余名师生全程观看。
活动通过精心红色路线设计,将跑道设置在校内各标志性建筑前,起点从西京园出发,途径花街、樱花停车场、图书馆、篮球场、京华礼堂、南湖、荷花池、紫薇田园、浑金山、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每个标志性建筑分别代表上海一大会址、南昌起义、瑞金、井冈山、遵义会议、延安、西柏坡、北京开国大典、改革开放、新时代。11个红色足迹点,每个点安排志愿工作者为途经的师生讲解所代表点的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故事,并为参赛师生在“打卡纪念册”上打卡、盖章及指引服务。
此外,本次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持续录制《行走的思政课堂》视频,讲解红色足迹的历史革命故事与知识,共计十期,通过现场放映和线上推送形式分享。
4月15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讲座在图书馆303报告厅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超老师主讲,他导读的经典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学术与政治》。创业书院的同学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代老师首先介绍了马克斯·韦伯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其次对该书的写作背景、框架结构、问题意识、核心观点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学术与政治》由韦伯的两篇著名演讲“以学术作为志业”和“以政治作为志业”组成。在“以学术作为志业”中,韦伯把从事学术研究比喻为“一场疯狂的赌博”,意在告诫青年,学术研究是一项极为严肃、极其艰辛的工作,只有那些不计功利,不畏挫折,为学术而学术,将生命敬献于这项“志业”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以政治作为志业》中,韦伯指出,从事政治活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靠政治而生存”和“为政治而生存”。前者把从政当作谋生的手段,政治对其只有工具意义而没有内在价值。后者把政治当作自己的“生命所在”,并愿意为之献身,他们充满热情、责任感和成熟的判断力,能够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韦伯看来,靠政治而生存的人只能称之为政客或官僚,只有为政治而生存的人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代老师的导读饱含激情,语言生动,感染力强,使听众充分感受到马克斯·韦伯这位著名学者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同时启发听众对“学术”与“政治”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并进一步引导听众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为扎实做好全校范围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近日,西京学院网络思政宣传员座谈会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
西京学院宣传处新闻中心主任姜峰,数字艺术中心主任宋子昂及宣传处老师和各部门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座谈会上,为进一步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发挥宣传员榜样作用,西京学院广播电视台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表彰并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原播音部部长李明泽、原新媒体部部长王杏、原记者部部长刘以凝依次上台发言,并就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王杏表示,经过在电视台长期的实践操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与见识,希望学弟学妹们以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砥砺前行。
新任部长代表林思婷表示,新任干部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发扬西京广播电视台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带头做好榜样作用,带领西京广播电视台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据悉,为贯彻落实学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施办法,加强网络思政育人内涵建设,我校官方微信、微博开设“网络思政育人 榜样的力量”专栏对学生榜样进行专题展示,做好网络思政育人的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4月8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讲座在图书馆303报告厅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洁琼老师主讲,她导读的作品是知名作家萧红所著的小说《生死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博雅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次导读活动。
《生死场》主要讲述1934年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每天辛勤劳动,但还是得不到温饱的生活,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以及村民们不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奋起抗日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着农村生活的具有生活真实感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对生与死、社会与人性进行了一次讨论与分析。作品深刻、现实,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鲁迅为这部小说写了序。对于这本书许多文人志士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说,这本书“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这部小说在呼吁人们爱国的同时,也让人们发出对生的思考,生为何,死为何?为民族、为国家奉献,生就有意义,死就是不朽。
西京经典导读为学生指引审美阅读的路径,使学生领悟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好地提高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悟与体验的能力,进而达到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的作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4月7日晚在2208教室为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上了一堂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的党课,主讲人是创业书院分党委书记杨德森。旨在引导全体师生深入开展“四史”教育,追溯党的红色传承,学习党的优秀精神,发扬党的卓越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杨德森告诉大家伴随着国门的打开,精神的塑造必须跟上。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夯实的文化精神底蕴是不能长治久安的。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风雨历程,民族振兴是脚踏实地得来的,国家富强是甩开膀子搏来的,人民幸福是艰苦奋斗赢来的。青年一代作为党的新生血脉,要注重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延续党的精神血脉,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党的文化内涵,用实际行动去谱写新时代红色征程。
正是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的历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当代青年要培养“肯干”“能言”“善写”的基本技能,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书院举办的活动,塑造自我的健全人格,勇敢承担世纪重托,为迎接下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
为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和认真学习党的历史,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3月25日下午,西京思政讲坛开讲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现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党史系统领军人物姚文琦研究员,在小礼堂做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与万钧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琪副教授主持。
姚文琦研究员从“夺取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着眼,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讲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姚教授的报告使西京学院的师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让西京学院的师生真正认识到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目标。
本次西京思政讲坛是西京学院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一部分,使西京学院师生更理性、全面、客观地学习“四史”,为师生送上了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对于全校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作用,3月2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以《百年奋斗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为题对第十期入党重点培养对象进行专题党课辅导。
全校近350名学员参加培训会,专题党课采取线上方式进行。
会上,杨洪院长用图文并茂形式,采用大量的史料、数据和生动事例,深入浅出讲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开始,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奋斗历程。杨教授重点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斗,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对学员准确深刻理解我党历史、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杨教授说,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永不停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他强调,在全党全国上下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他希望全体学员能够坚定理信念,努力学习、团结向上、追求卓越、不忘初心,严于律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春意葳蕤,生机勃发,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多年来,任芳始终以昂扬的工作态度,持续关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各界导报:一路奋进不负春光
走出人民大会堂,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倍感振奋。她说,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战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政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启“线上+线下”模式,协商履职、集智聚力,做到了“不松、不乱、不断”。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任芳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以更加昂扬的工作态度,持续关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调研、积极献策,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今天(3月5日)上午列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通过“云采访”的方式视频连线了部分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任芳:“在过去的2020年,我们面对了那么多的困难,面对疫情我们依然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我们依然实现了‘十三五’的各项目标,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来自心里对祖国的祝福,对党和国家的感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新征程指明了道路,也指明了方向。就像报告中说的,中国人民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我们期待的未来是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是大家都能就业的幸福中国,也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安全中国。”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听听委员们怎么说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1年重点工作时,就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时,李克强总理说,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其中特别讲到,要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任芳认为,民办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已近跨过初始阶段,进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阶段。民办学校在增加教育供给、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新时代的民办教育,更多的支持政策要围绕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民办学校尤其是非营利民办学校除了办学主体不同,其公益性质与公办学校完全一样,并且,民办学校借助民间力量,节省了大量的公共财政支出,为国家积累巨大的教育资源,贡献更大。
呼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建议条例中多一些对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支持政策,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督促相关部门与各地在民办教育支持上真作为、有作为。民办学校的高质量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分类指导的项目指引,经费支持,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这些具体的困难需要更加具体、务实、有力度的支持性政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多听取民办教育研究者、实践者的声音,多听来自一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心声,本着加强党的领导,支持在先,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高质量民办中小学,让民办幼儿园成为保证学前儿童入园率的主要力量。
高质量民办教育发展主要因素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实际不平等;待遇差距悬殊,社会保障力度不够;教师培养、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支持不够;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乏力等诸多问题。
建议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让民办学校教师真正有尊严、有地位、有归属;加快完善政府与学校、个人三者合理分担的社会保障机制;尽快出台专门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与配套措施,采取切实措施,支持非营利民办学校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各界导报:唱响高品质生活的“秦腔秦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对此颇为振奋。她认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通过再教育、再培训和高技能认证,能够提高在职人员工作技能,适应产业新发展。
“但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种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和鉴定远远跟不上企业要求。”为此,任芳建议,制定全国统一通用的技术认证标准,实施人工智能、生物检测等新技术的提升计划,由政府、企业、职业院校、职教专家组成技能培养指导委员会,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指导协调校企合作,规范控制培训内容、标准、资格和质量。与此同时,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让广大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获得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技能。
自2019年开始,我国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强求职“硬件”。
任芳表示,目前,“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在高职阶段效果明显,但在本科教育阶段,还需要下功夫推进。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丰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完善相应的课程设置,构建企业“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华商报:全国政协委员任芳:建议大力推进技能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民技能提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大力推进技能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她建议,建立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与评估体系制度;建立灵活的标准的模块化培训课程,统一学分银行的成果认证标准;建立健全终身技能的财政保障制度,分类对相关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财政保障。对于在职需要高技能培训的人员,提供低利息、无担保的技能学习贷款。对于特殊人群进行补助,为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与农村失地农民提供劳动力培训补助,使他们获得开发寻求就业、保持就业和提升就业的能力与资格。拓展我国终身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来源,促进技能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制度更加完善。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路强)“现在很多新兴产业所需的技能升级很快,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职场人,都有技能革新的需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发展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表示,国民技能提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她建议应大力推进技能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人民政协网:全国政协委员任芳呼吁:国民技能提升迫在眉睫
“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芳建议,应该建立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与评估体系制度,实施适应新的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检测技术等新行业的技能提升计划,推进全民基础技能保障计划。同时,要建立灵活的标准的模块化培训课程,通过“学分银行”的社会公信力,真正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让广大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获得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技能体系。
“我们还应该重点关注有学习意愿但没有很多费用去学习的人。”任芳呼吁,要建立健全终身技能的财政保障制度,可用于中级以上技能培训;对在职需要高技能培训的人员,提供低利息、无担保的技能学习贷款;对于特殊人群进行补助,为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与农村失地农民提供劳动力培训补助,使他们获得开发寻求就业、保持就业和提升就业的能力与资格。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说。
任芳认为,党史是珍贵的思政教材。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和勇于担当作为的品格,以昂扬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我们将继续对党史学习教育再部署、再落实、再强化,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潜移默化提升学习教育效果。”任芳说,“同时,更加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生党员示范岗’‘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加强党史实践教育,真正让学生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学习、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内心理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相结合。3月11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讲座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邵锦华副教授主讲,她导读的著作是傅高义教授所著的《邓小平时代》。
邵锦华老师首先介绍了傅高义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其次她对该书的基本内容、框架设计以及主要线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邓小平时代》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扎实的研究成果、珍贵的文献档案和独家访谈口述资料为基础,对邓小平的个人魅力及重大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对史诗般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行了完整而深刻的阐述。
有 “中国先生”之称的傅高义,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曾担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教授作为知名汉学家,以中西比较的学术视野,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邓小平时代》一书为我们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借鉴,对我们学习和研究“四史”有重要参考作用。
本次经典导读内容丰富、理论性强、解读深刻,所呈现的中外档案资料以及对诸多重大问题的分析见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 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说。
任芳认为,党史是珍贵的思政教材。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和勇于担当作为的品格,以昂扬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我们将继续对党史学习教育再部署、再落实、再强化,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潜移默化提升学习教育效果。”任芳说,“同时,更加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学生党员示范岗’‘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加强党史实践教育,真正让学生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学习、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内心理想。”
3月8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在艺海219会议室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评审。教务处肖建军处长、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处刘兴海处长、设计艺术学院臧卫军院长、张文隆副院担任评审专家,设计艺术学院共五个课程团队参加了本次申报评审。
授课教师以案例授课的方式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说课结束后,评审专家对授课教师的申报材料、授课表现进行了点评,专家们指出教师要坚守好教书育人神圣职责;要树立大课程、大思政观念,做到处处皆课堂,点滴皆思政;要突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课程教学,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本次“课程思政”评审旨在引导各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要素,找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锤炼“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为即将开展的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了重要讲话。
西京学院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开展学习,通过电视、网络、“学习强国”等平台,及时收听收看了新闻报道,3月7日上午组织师生代表在线学习,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发广大师生热议,大家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奋斗担当和实干精神开创学校发展新篇章。
董事长任万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和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找方法、找路径,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新发展阶段办好高质量大学的强大动力,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为党、为国家、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任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备受鼓舞,我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履行全国政协委员职责,从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更多接地气、利民生、促发展的提案。两会结束返校后,我将带领全校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两会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党和国家、地方的“十四五”目标作为指导学校“十四五”发展思路,以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犇向新征程,开创新局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党委书记苏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和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校党委将继续深化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思政“金课”,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开创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务实举措,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马院院长杨洪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更加坚定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信心。各院系、各专业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把立德树人责任牢记于心,扎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使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传媒学院院长张西静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勤勉奋进,海纳百川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丰富教育智慧,在研究中成就专业精彩,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理学院副院长辛督强说:“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提升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服务学生成人成才。”
至诚书院院长冯春燕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将潜心学习、聚焦主责、勇于创新,认真做好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落实课程思政在第二课堂的延续,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保卫处处长伏军强说:“安全是学校发展育人的前提和保障,我们立足本职岗位,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和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为宗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学校育人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心主任张京鹏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马院教师王俊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争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
允能书院辅导员常晓娟说:“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服务学生成人成才。”
护理学1703班学生严甜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人文情怀,践行医者仁心,尽快成长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后备力量,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民服务。”
突出思想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
——西京学院扎实做好校级领导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
西京网讯: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安排,2020年6月以来,校领导先后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为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校长任芳: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动学校追赶超越
6月4日下午,西京学院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大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校长任芳教授为师生员工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任芳在宣讲时指出,2020年全国“两会”确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契合发展实际,顺应民心民意。她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政协分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全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等方面,结合自己参会的切身经历和认识体会,对全国两会精神作了全面、系统、详实的讲解。整个讲座,谈体会深刻到位、讲感悟独到精深、列数据详实准确,在参会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
任芳要求,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心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用情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巨大关怀,用力践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的工作要求。把学习两会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我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推动工作、开创新局、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学校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
党委书记苏华:学习贯彻新《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负韶华筑梦想
11月4日下午,党委书记苏华为全校入党重点培养对象和预备党员作了题为《学习贯彻新< 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负韶华筑梦想》的专题辅导报告。
苏华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概念及其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历史沿革、十九大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十九大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重大意义、学习贯彻落实新《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几点要求等方面对新《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讲解,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苏华指出,学习新《中国共产党章程》要从历史高度把握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性,从一大党纲的十五条到十九大党章的五十五条,就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科学性,十九大党章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同我们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的产物,汇聚了全党的智慧,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是先进性。我们党的性质、纲领、新确定的奋斗目标等都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学习十九大党章,就是要按照党章的要求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常务副校长苏明:新冠疫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1月12日下午,常务副校长苏明以《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为题,为学生作专题讲座。
苏明从疫情冲击、我国政府的应对及未来经济发展走向三个方面对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解读,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分析,也有微观层面的现实观照,数据翔实、逻辑严谨。在此基础上,苏明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昭示了党和国家扶贫攻坚,带领全国人民集体奔小康的坚定决心。同时,他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实体经济强力复苏、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向好的前景。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苏明指出,西京学院积极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的政策,学校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在市场刚性需求相对减少的情况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仍达到90%以上。
副校长郭捷:树立法律信仰 做新时代合格公民
11月24日下午,副校长郭捷以《大学生应有的法治素养》为题,从法治素养基本要义、法治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法治素养三个方面,为学生作专题讲座。
郭捷认为,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综合素质基础,展现时代风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郭捷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自己设定目标,认真对待思政课、课程思政教育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获得知识与锻炼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做一个人格健全的有志青年。应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坚定法治信仰。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认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严守校纪校规,争做法治先锋和时代新人。
副校长马成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11月17日下午,西京学院副校长马成胜以《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为题,为大一学生作专题讲座。
马成胜从5月4日以来《中国青年报》连载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出发,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动场景,全面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勉励大家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教导,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讲座过程中,马成胜以军旅题材电视剧《亮剑》中塑造的“亮剑精神”为案例,结合西京学院发展历程阐释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深刻内涵。他指出,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前瞻思考、迎难而上的坚韧意志和永不言败的顽强作风。
副校长黄文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
12月9日下午,黄文准副校长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工作上水平”,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交流、座谈。
黄文准以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作出的宏观布局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对专业硕士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前景,以及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度解析。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队伍。思政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化理论穿透力、现实阐释力,时代把握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在思想上有引领、在行动上有引导的受益终生的好课。随后,黄文准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交流、座谈。
校领导围绕师生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系列讲述,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问题,帮助师生释疑解惑,讲授既贴近实际、又通俗易懂,发挥了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日前,副校长马成胜赴山西太原参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并作报告。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指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委员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会上,马成胜作了题为《以“四模块五平台三机制”为途径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立足于建立适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与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了“四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搭建了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需求的“五个特色平台”,确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项机制”,创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测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间,各高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对于我校构建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月10日下午,“西京经典导读”报告会在图书馆301教室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郝成博士主讲,郝博士为行健书院全体学生解读了金一南教授的著作《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抗日战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抗战时期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状况和差距,剖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目的,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取决于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郝博士结合金一南教授从一名图书管理员成长为教授的人生努力过程,强调了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取得学业进步和优异成绩。行健书院的同学们认真听讲,深刻思考,并就报告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与郝老师进行了互动。郝成老师的经典导读真实生动,信息量大,历史感强,使广大同学深受教益和启发。本次导读是我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9日下午,第115期“西京经典导读”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倩倩老师主讲,杨老师导读的文学作品是,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
杨老师的导读主要围绕“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内容简介与人物分析”“作品鉴赏”四个部分展开。首先,杨老师介绍了作者余华的成长阅历、创作及获奖经历,使我们对作家本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杨老师讲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指出作者之所以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是为了完成自我与现实世界的“和解”——通过描述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现实世界的乐观态度,作者告诉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再次,杨老师介绍了小说的基本内容,并以主人公福贵为核心重点分析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人格品质,让我们从平凡人身上感悟到了生命的伟大。最后,杨老师从叙事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小说的创作技巧和艺术价值,并围绕“生之意义” 对小说的重要片断进行了品鉴,使我们对这部小说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杨老师的导读情感饱满,语言生动优美,感染力强,激发了全场听众的兴趣,部分读过小说的同学和杨老师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整场活动气氛浓厚热烈。相信本场导读过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阅读《活着》这部经典名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西京经典导读”将持续发力,不断为我校人文通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校扎实做好2020年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
11月12日,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在线上举行,我校师生通过网络在本校进行观摩活动。期间,学校领导深入7个分会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扎实做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
——提高政治站位、精心部署工作。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的关键。自2018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以来,学校党政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以参加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加强领导、精耕细作,在备战中学习经验,在实战中提升水平,促进和提升我校思政教师授课水平,把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为思政教师乐教、全体学生乐学的“金课”。2020年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党政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精心部署此项工作,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检查指导工作,为我校选拔参赛的思政课教师加油鼓劲,大大鼓舞了参赛思政课教师的斗志和士气。
杨希老师现场展示
李卫老师现场展示
——全力打好“三仗”,用心抓好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是打好“主动仗”。根据委厅关于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学校党政负责同志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谋划,于8月14日举行了西京学院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学校党政负责同志到会指导,邀请7所兄弟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和校内专家担任评委,现场逐一对思政课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展示情况进行点评,选拔出7名思政教师和课程思政教师参加省级初赛,最终遴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两名思政课教师杨希和李卫,代表学校参赛的教师人数位居前列。二是打好“提升仗”。杨希和李卫在上好自己所带思政课程的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教研室主任的指导下,利用下午课余时间或教研室例会,不断反复研习,授课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现场给予指导,帮助其快速提升,其他思政课教师现场观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打好“巩固仗”。临近参赛展示日期,为巩固前两个阶段的研习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次对杨希和李卫进行了集中训练,组织专家、教授逐一精准指导,党委宣传部门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10日上午对杨希和李卫分别讲授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五四时期青年的觉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了校内试讲审查,再次对他们现场试讲作了指导,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两位老师12日现场展示发挥正常,期待他们取得好成绩。
——部门密切配合,倾心高效推进。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然会大大提高。一是共同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文件收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务部门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准确领会文件精神,相互交换学习、领会和落实文件精神的体会想法和具体思路,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二是加强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在举行我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过程中,教务部门在经费保障、教师录课、外请专家等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在展示会场布置、做好会务保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门、行政中心等部门通力协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做好我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部门配合默契协作高效。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安排11月12日学校观摩主会场、7个分会场、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调试网络直播设备、做好会务保障等过程中,党委宣传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办公室、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教务部门、研究生处、各书院等有关部门沟通顺畅、配合密切,确保了此次网络观摩活动如期举行、圆满完成。
党委宣传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门、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研究生处、各书院负责同志,全体思政课教师和师生代表共计1000余人分别在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分时段全程观摩。
近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7年建立了委厅、高校、院(系)三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累计听课6000余堂。2018年创造性地组织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开展了“大练兵”活动,累计评选表彰了一批省级思政课标兵、能手、骨干。学校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多名思政教师获奖。学校将以此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巩固深化成果、扎实推进工作,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精准务实的举措,形成具有西京特点的“大练兵”实践模式,在思政课建设上再创佳绩,加快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西京学院坚持“四度”,抓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打好组合拳,学习教育有力度。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以严格落实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为依托,推动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四史”。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将“四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潜移默化提升学习教育效果。各部门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学工系统通过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树牢为民宗旨、强化担当意识、争做发展先锋。
——协同齐发力,宣传教育有强度。整合学校官网、“两微一端”、西京党建网、西京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建设了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栏目,及时推送体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论文章和原创网络文章,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发挥“七一”“十一”“九•一八”等重大纪念日的突出育人功能,开展“青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党(团)日活动。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演讲”,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时间节点,开展学习教育,有着60年党龄的学校举办者、董事长任万钧同志坚持每年为师生作报告,效果良好,深受欢迎。
——突出红基调,红色教育有温度。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月、红歌比赛、红色主题班会、红色主题故事会等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之际,组织师生党员观看陕西省档案馆“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图片展,缅怀革命先烈,铭记抗战历史,重温光辉历程。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师生赴延安革命圣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杨虎城烈士陵园、习仲勋纪念馆、照金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亲身感触和今昔对比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切情怀。
——注重实践性,实践教育有深度。基础在学习,关键在实践。学校在积极开展“青春力量.书院榜样”“学生党员示范岗”、践行德孝文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参加“万名学子扶千村”扶贫助困送温暖、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加强“四史”实践教育,收效甚好。“红色井冈•艺缕阳光”实践队连续五年荣获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专项“优秀实践团队”。“践行十九大,扶贫奔小康”扶贫调研实践团、“追寻青春足迹,红色筑梦之旅”研究生实践队等5个团队荣获省级“标兵团队”“优秀团队”。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创作的50米漫画长卷“秦俑出征,荆楚必胜”抗疫宣传作品,体现了西京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战疫情的高度自觉和必胜信念,被数家媒体转载,获广泛好评。
10月29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西京经典导读”活动在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耀军为允能书院部分师生导读了《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唐铁寒老师主持。
《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的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
李老师从三个方面对《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这书进行了解读,特别是通过对本书中一些具体篇章的分享,给大家展示了发生在长征途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红军战士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长征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整场导读,李耀军老师感情饱满,语言生动,讲故事娓娓道来,谈感受句句动情。同学们听讲认真,互动积极,导读的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10月15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报告会在学校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池芳春为行健书院师生专题讲解和评析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文学艺术特色、学术地位以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等。
池老师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了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品对时代的深刻反映、社会影响以及小说中主要人物等,并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学术价值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池老师建议大家不仅要细细品读文本,更要从其丰富的内容中感悟人生况味,多从无字句处读书。然后回归红楼梦文本,时时将纸上文本与书外阅历相结合,处处留心,逐步领悟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和作品特色。在讲座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场面热烈,气氛活跃,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西京经典导读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讲坛,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进而坚定西京学子的文化自信。
9月24日下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西京经典导读”第五场活动在图书馆301教室举行。本场导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攀主讲,杨老师为大家导读的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中国销量超过5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
杨攀副教授从八个方面对《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作者、写作背景、故事内容的介绍,对主要人物阿米尔和哈桑的性格揭示,艺术特色的赏析等,使学生对小说展示的种族歧视、战争残酷有所感触,对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有所敬仰,对阿富汗这个神秘的国度有所了解。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世人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
整场导读,杨攀副教授情感饱满,语言生动优美,感染力强,激发了全场听众的兴趣,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做好笔记,部分同学不断点头并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9月17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西京经典导读”2020年第三期在图书馆301报告厅举行。本期主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震博士。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唐铁寒老师主持,允能书院2018级100位学生参加。
《孙子兵法》被誉为“百代谈兵之首”,阅读《孙子兵法》,能够涵养家国情怀、开阔知识视野、增加人生智慧。张震老师认为,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课定位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学习了解军事理论知识,既是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他从阅读《孙子兵法》的时代意义、孙子生平简介、《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和《孙子兵法》的学习资源与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启发大家读原著、研精典、悟人生。
9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探讨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深入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对这次集体学习讨论活动高度重视,院长亲自部署,逐个走访各教研室并进行现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教师们在学习讨论中表示,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聚力教书育人,锐意开拓进取,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成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各教研室结合不同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学习交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与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大家一致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加生动,更为鲜活,对广大学生更具吸引力。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大家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西京学院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持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进一步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8月14日上午,全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活动在我校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次大练兵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霞教授、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强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立波教授、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教授、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宽民教授以及西京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建军、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处处长刘兴海担任评委,评审组长由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担任。
西京学院党委书记苏华、副校长郭捷教授以及学校相关职能处室的领导出席了大练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各学院的专业骨干教师及辅导员代表观摩了此次大练兵展示。
大练兵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教授主持。郭捷介绍了西京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状况,对各位专家莅临西京学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二位中青年教师分别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思政、研究生思政课等课程的教材内容为依据,围绕所选题目及相关专业知识,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要点,充分展现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校内外专家认真观摩了各位参赛教师的现场教学展示,对授课内容、知识性、教育性、学理性以及感染力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各位评委充分肯定了此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并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较高的评价。对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杨洪指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做好大学生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以此次练兵活动作为提升我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从“教”入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讲课艺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